天津 东丽区

法学院

【专业设置】

法学院下设的法学本科专业成立于2000年,2001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2013年获批校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5年通过天津市本科专业综合评价,2017年获批天津市“十三五”综投建设专业,2020年获批法学专业第二学位授予权,2020年获批天津市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

法学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适应中国全面依法治国和交通强国发展战略的需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按照“重特色、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的人才培养思路,以及“法律+民航+外语”的知识复合型人才培养类型定位,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家国情怀、扎实的法学根基、丰富的航空法知识、严谨的法律思维、突出的法律实践能力,熟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国际航空法规则,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素质法学人才。

历经25年开拓进取,法学专业建设取得重大成绩,形成航空法学科引领下的专业特色发展模式。

【学科建设】

法学是学校“一体两翼三支撑”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学院拥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批)和法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14年获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开始招收国际法学(国际航空法方向)、民商法学(航空民商法方向)、刑法学(航空刑事法方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航行政法方向)研究生。法律硕士学位授权点2015年开始招收航空法方向专硕研究生。

法学学科是学校特色文管学科群的重要支撑学科之一,十四五时期,立足于国家“依法治国”和“航空强国”重大战略需求,致力于涉外航空法治人才和复合型航空法治人才培养,坚持自主特色发展模式。积极协助打造学校“五纵一横一园一院”科技发展新格局,通过“一横”(即国际航空法学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升华“五纵”的研究成果,提出国际规章和适航标准的中国方案,强化国际话语权。

【平台建设】

法学院现有国家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天津市人文社科重点省部级科研基地——航空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天津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航空法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国法学会航空法学研究会秘书处、天津市案例研究会秘书处均落户法学院。建有航空法文献阅览室。

【师资队伍】

法学院现有教职工37人,其中专任教师28人,行政教辅人员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讲师助教18人。有天津市教学名师2人、蓝天青年学者2人、校级教学名师3人、校级优秀教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26人,博士占比85%;具有律师执照18人、仲裁员5人。专职硕士生导师18人,校聘兼职硕士生导师21人,其中民航法务专家占比73%。目前,学院已形成一支专兼结合、行业特色突出、富有深厚发展潜力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

法学专业建有航空法特色课程群教学团队、航空法律英语教学团队、民事法课程群教学团队、刑事法课程群教学团队、宪法与行政法课程群教学团队、国际法课程群教学团队六个教学团队,其中天津市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

【科研成果】

法学院教师积极开展航空法学与法律实务等问题研究,完成各类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累计二百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教育部项目5项、司法部项目3项、天津社科基金项目6项、中国民航局相关项目70余项、中国法学会项目5项,到账研究经费累计近千万。学院规划有“中国民航大学法学文库”,其中已经组织出版《航空法评论》11辑、文库专著32部,发表航空法论文300余篇。

【教学成果】

1.开发校本课程、追求专业特色发展。依托航空法学科研究,结合专业发展目标,自主开发设计“专业+通识、必修+选修、理论+实践”构成的17门特色课程。

2.打造了多门一流课程、教学水平显著提升。法学专业建有天津市级线上一流建设课程5门(《航空法概论》《民法总论》《中国法制史》《中国宪法》《刑法总论》),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走进民航》《机场运营与管理(英语)》)。在智慧树网、学堂在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线运行专业课程6门,长期免费开放共享,成为校内外学生重要跨校共享学分课。建有校级精品课、校级双语示范建设课和课程思政示范建设课程17门。这些课程的规划和建设已构成法学本科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3.注重校本“特色课程-特色教材”一体化建设。教学团队积极以科研成果支持教学改革,实现教学科研互长。现已出版航空法特色理论教材、案例教材和法律实训指导教材和专著30余部并投入使用,其中获评天津市首批课程思政优秀教材4部、天津市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部。

4.强化课程思政、践行三全育人。通过修订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增加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考核的设计,开发课程思政教育元素,课程与教材突出“平等、自由、公正、诚信”等核心思政内容。加强师德传承、全员育人、榜样教育和激励导向,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实现法治人才培养的三全育人新格局。

【人才培养】

1.航空法治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法学专业现建有航空法学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实验室6个,与国航、南航、东航等企业、公检法、律所共建校外实训实践基地32个。学生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200余项。进入荷兰莱顿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境外高校修读硕博研究生30余名。

2.建有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平台和校内外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体系。法学专业构建了“三个层次协同、四个课堂贯通”的实践育人体系,形成覆盖实验实训、校外实践、创新创业全过程的新型实践平台体系,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效果显著。

3.专业学生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可以参加国际航空法、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竞赛、模拟仲裁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荣获各类竞赛大奖近百项。学院每年集中组织开展法科学生专业实习,编制法律卷宗千余部。

【社会服务】

学院教学科研团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成效显著、行业服务能力获广泛认可。多位教师到中国民航局、国家空管委办公室、中国国际航空集团公司、国际行协北亚办事处等民航企事业单位借调挂职,深度参与民用航空法修订、航空法草案起草、民航规章等重要立法工作。专业教师定期为民航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航空法律体系、民法典、安全生产法、习近平法治思想等专题培训,累计数千人次。

欢迎各位考生报考中国民航大学!让我们一起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牢记“建民航、兴民航、强民航”的初心,践行当代民航精神,传承“忠诚、爱国、奋斗”的家国情怀,弘扬“明德至善、弘毅兴邦”的校训精神,肩负民航使命,立足渤海之滨,扎根中华大地,放眼世界大同,抱百折不回之坚毅,怀勇往直前之气概,瞄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民航大学的目标共同奋斗!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
评论:0
暂无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谩骂攻击
  • 其他

资讯排名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40000-52125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8:00-24:00
简章对比
· 最多添加10条
选择类型
最多对比10条
开始对比 清空所有简章
同级推荐
热门简章
侵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