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朝阳区

声乐歌剧系(中国声乐艺术研究院)

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建立于1964年9月。前身是民族声乐系和歌剧系,1996年合并为声乐歌剧系至今。经过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方向的中国声乐已成为国家“双一流”学科,主要培养具有高水平艺术实践和理论研究能力的声乐表演专门人才,现设有民族声乐、美声专业、表演三个教研室和金铁霖中国声乐教研中心。历任系主任汤雪耕、马可、仲伟(代)、严正、金铁霖、郭凌弼、马秋华,现任系主任是王士魁。

建校以来,声乐歌剧系为国家培养出大批声乐艺术表演的尖端人才,如彭丽媛、吴雁泽、德德玛、宋祖英、董文华、阎维文、张也、刘玉婉、吴碧霞、雷佳、王丽达、王莉、王庆爽、龚琳娜、黄训国、龚爽、马小明、张明旭等,被称为歌唱家的摇篮,培养中国声乐人才最重要的基地。

声乐歌剧系秉承“继承传统、借鉴西方”的专业建设基本原则,在“承国学、扬国韵、育国器、强国音”的办学理念下,探索声乐表演艺术从民歌传唱到民族声乐,再到中国声乐的教育教学建设,贯彻“书本教材与活教材并重”,注重课程建设,努力建构符合声乐表演教育规律的课程体系,研制与本专业学生的素养、知识、能力结构和培养规格相适应的培养方案。目前,已形成以本科生为主体,研究生、博士生教育为重点的多层次办学体制。声乐歌剧系重视课题建设,逐渐形成了以专业主课为核心,特色风格课程为支撑的课程体系,除声乐专业主课,还包括钢琴、台词、表演、形体、曲艺、豫剧、昆曲、京剧、意大利语、德语、法语等。其中“中国民族声乐教学”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级精品课程。

声乐歌剧系师资队伍强大,群贤毕至。现拥有全国优秀模范教师1人,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4人,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人,教授22名,国家一级演员2名,副教授20名,讲师13名;博士生导师16名,硕士生导师38名;特聘教授12名。目前汇聚了邹文琴、沈时松、谭萍、马秋华、王士魁、董华、金永哲、宋一、戴滨、杨曙光、陈燕、吴碧霞、马金泉、丁毅、陈卫、韩延文、曲学选、赵静、顾晓丹、王洪波、雷佳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多年来,声乐歌剧系教学团队成果显著,《构建中国民族声乐教育体系》曾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文化部创新奖、北京市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优秀创新团队,第二届北京市“教育先锋号”先进集体。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
评论:0
暂无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谩骂攻击
  • 其他
简章对比
· 最多添加10条
选择类型
最多对比10条
开始对比 清空所有简章
同级推荐
热门简章
侵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