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朝阳区

材料与制造学部机械工程系

材料与制造学部的设立是学校适应首都和京津冀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贯彻“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重大部署,是学校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集成学科群体优势,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举措。

学部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激光工程研究院、固体微结构与性能研究所、北京古月新材料研究院整合组建而成。目前学部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5个一级学科,材料学和光学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和机械工程学科均进入QS全球大学学科排名前250名。学部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5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3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8个。学部现有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产学研中心1个、省部级科研基地18个、国家级试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部级试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

学部拥有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产学研激光技术中心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等共1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拥有工程力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机械工程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典型机械产品铸造成形虚拟仿真国家级实验教学项目。近年来,学部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北京市重大需求,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积极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创新研究群体、杰出青年基金等在内的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300余项。依托这些项目,学部近五年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获奖10余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4项,国家社会力量奖10余项等丰厚的科研成果,出版了我国首套《循环经济研究丛书》、《城市矿业研究丛书》等学术著作十余部,为国家和北京培养了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和研究能力的多学科交叉高层次人才。学部以国务院批准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为契机,更好地服务和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与兄弟院校、企业之间的学术、技术交流。学部各个重点研究方向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推广面覆盖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在产学研结合、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学部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和高层次人才群体,目前在职教职工448人,包括左铁镛院士、聂祚仁院士,各类高层次人才项目30余人次等大批优秀教师,3支国家级教学团队以及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10余门北京市精品课程核心课程群。

学部拥有多样化的本科专业设置并为学生提供继续深造学习的多种可能。目前共包含材料科学与工程(拟按材料类(实验班)大类招生),纳米材料与科学(拟按材料类(实验班)大类招生),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拟按材料类(实验班)大类招生),机械工程(拟按机械类大类招生)、智能制造工程(拟按机械类大类招生)、测控技术与仪器六个本科专业,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机械工程专业同时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北京市特色专业、北京市品牌专业。机械工程专业2017年进入北京市属高校首批一流专业。2019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和机械工程专业成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北京市重点建设本科一流专业。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
评论:0
暂无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谩骂攻击
  • 其他
简章对比
· 最多添加10条
选择类型
最多对比10条
开始对比 清空所有简章
同级推荐
热门简章
侵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