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朝阳区

环境与生命学部

一、学部介绍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部(以下简称学部)成立于2020年4月,由原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和原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整合而成。学部下设9个系和1个实验教学中心,即环境工程系、环境科学系、化学工程与技术系、能源科学与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制冷与低温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系、生物系、化学系和化学与生物实验教学中心,拥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4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本科专业,11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地。

二、师资队伍

截至2022年12月,学部有在校学生2656人,其中本科生1168人,硕士研究生1122人,博士研究生337人,留学生29人。在职教职工302人,包括专任教师岗221人,管理岗35人(其中聘用制10人),其他专业技术岗28人,团队博士后15人,课题组聘任人员3人。专任教师中有正高职称73人,副高职称88人,中级职称及以下60人。博导112人,硕导85人。

学部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3人,北京学者1人,北京市“高创计划”杰出人才1人,长城学者8人,北京市创新人才4人,国家级及市级百千万人才4人,市青年拔尖人才21人,市青年骨干项目39人,市科技新星计划27人,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人,校高端人才队伍建设计划43人。

三、教学资源

学部现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化学、生物学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资源与环境、材料与化工(化学工程)、能源动力、电子信息(生物医学工程)4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设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4个博士后流动站。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为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环境工程、热能工程为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为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

2022年,各类科研项目立项205项,其中纵向111项,横向94项。项目合同金额1.46亿元,到账经费0.93亿元,其中,纵向项目合同金额1.13亿元,到账经费0.74亿元;横向项目合同金额0.33亿元,到账经费0.19亿元。国家级科研项目共获批5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4项(国基金杰出青年基金1项、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12项)。科研成果转化项目7项,合同金额共计0.15亿元,到款0.06亿元。

2022年,学部共计发表学术论文787篇(北工大第一完成单位615篇),其中中科院一区论文107篇;出版专著和教材8部、标准9项;授权发明专利205项、实用新型34项、软件著作权11项;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国际合作中关村奖1项、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等社会力量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四、国际交流

环境与生命学部于2022年成立了学部国际化工作委员会,领导学部的国际化工作。2022年学部新签订了“北京工业大学与英国萨里大学本科 2+2 双学位联合培养协议”、“中国北京工业大学与西班牙瓦伦西亚理工大学建立生物医学工程领域联合实验室协议”,完成首批“智能健康硕博连读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联合培养任务。组织学生参与寒假短期交流22人。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邀请短期非聘用类专家讲座12人次。成功举办“远航计划”讲座8场。学部拥有京津冀区域环境污染控制创新“111”引智基地以及三个北京市国际科研合作基地,2022年邀请了来自澳大利亚、美国、日本、新加坡、法国、荷兰、比利时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13位高级学者参与科研合作与交流。开设全英文课程2门,线上短期课程4门,组织线上学术交流讲座15场。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
评论:0
暂无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谩骂攻击
  • 其他
简章对比
· 最多添加10条
选择类型
最多对比10条
开始对比 清空所有简章
同级推荐
热门简章
侵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