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浦东新区

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

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现由机械工程系、机械电子系、智能制造系、自动化系4个系、工程基础教研室、实验中心和智能制造工厂实验室组成。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电子测控技术)专业学位点,机械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9个本科专业,以及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5个专科专业。其中机械工程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建设点,并于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名单,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和工业工程专业先后被列为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151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40人,高级工程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79人,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63人。

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是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学院,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办学定位,先后培养出以包起帆、李斌、徐小平等全国劳动模范为代表的数万名毕业生。近年来,学院面向国家战略,对接上海“3+6”新型产业体系发展需求,着力建设适应市场需求、对接产业发展、特色鲜明的智能制造专业群,旨在培养符合智能制造产业需要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在专业发展上,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上海市全英文规划专业等10余个。学院在学科科研建设方面,紧跟智能制造相关技术领域发展,对接社会需求,提升服务能级。结合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目标,建设“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高原学科。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解放军总装武器装备预研项目、航空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及企业课题四百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5项。在长三角地区建有十余个技术转移工作站,与浙江省武义县共建的“武义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功落地并正式运行,持续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推进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深耕内涵发展,注重工程实践应用,积极推进“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断加大实训基地的投入,拥有一批以数字化制造工程中心、智能制造工厂、机器人系统集成为代表的国内一流专业群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实训条件。

同时积极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和学科竞赛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发挥学科竞赛在人才培养创新能力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学科竞赛和课程教学之间的联动效应,学科竞赛成果丰硕。近3年,学生参加省部级及以上各类学科技能竞赛数十项,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上海市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世赛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上海市选拔赛、上海市机械工程创新大赛、上海市大学生“创造杯”等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百余项。

学院坚持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成立了上海市首批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浦东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探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途径,注重开发和建设面向企业岗位的课程,建立了一批先进制造技术校外实践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和教师队伍,构筑校企之间双向参与、互助双赢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也为学生实习就业搭建更为宽广的舞台。

学院注重国际合作,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积极拓展国际化办学和学生交流项目。与德国、芬兰、瑞典、意大利、新西兰、爱尔兰、加拿大等30多家海外高校建立合作项目,为在校学生提供可靠、安全、便捷的海外交流途径,推出各类联合培养、海外游学及海外实习等项目,为学生能够在更高水平、更宽领域学习与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学习交流空间和平台。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
评论:0
暂无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谩骂攻击
  • 其他

资讯排名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40000-52125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8:00-24:00
简章对比
· 最多添加10条
选择类型
最多对比10条
开始对比 清空所有简章
同级推荐
热门简章
侵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