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宁波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宁波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溯源于1960年的宁波师范学院物理科,1977年设立物理系,1996年“三校合并”组建了新的宁波大学,并于1998年成立新的宁波大学物理系。历经理学院阶段,于2018年成立宁波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经过60多年、几代人的努力,现已发展为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物理院系。

学院物理学科是“十二五”期间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十三五”浙江省一流学科、浙江省优势特色学科,“十四五”浙江省一流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是宁波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重要支撑学科。目前,设有物理系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两个系,开设物理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物理学(拔尖人才创新班)、物理学(师范)、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第二学位)五个本科专业。专业建设成绩斐然,物理学专业2020年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入选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浙江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和宁波市集成电路产教融合试点专业。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硕士学位点,集成电路工程、材料工程2个二级专业硕士点,逐渐形成研究生硕博一体化教育培养方式。学科紧紧围绕国家基础研究战略,立足物理学科前沿,推进产学研有效结合,对接与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经过多年的发 展和凝练,在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计算物理等方向上产生了一批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11人,专任教师92名,其中拥有博士学位者占比99%,正高级职称教师37名,副高32名,博士生导师23人,70%以上的教师有海外经历。师资队伍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人才层次高,知识结构合理。50岁以下教师中正高职称人员占比67%(25/37),40岁以下的副高级职称人员占比84% (27/32)。现有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浙江省特级专家等在内的一批骨干名优专家学者。

近10年,学院承担了面向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要、面向生命大健康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等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余项。近5年,在Nature子刊、Phys. Rev. Lett.等期刊发表SCI论文近650余篇,50余篇论文为ESI高被引论文,多篇论文被选为杂志封面文章。近年来。学院共获得获 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 2项、三等奖1项,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学院积极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多名成员在国际学术组织和国内专业分会任职,学科影响力提升明显。

作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建有浙江省物理实验教学重点示范中心、高压物 理科学研究院、宁波市纳米材料重点实验室。有宁波市非线性科学创新团队、宁波市非线性海洋与大气灾害系统协同创新中心,并参与省部共建宁波市新型功能材料及其制备 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省首批创新团队纳米材料团队等。

目前在校本科生701人,研究生 224人。每年招收本科生约180人、研究生约110人,累计培养学生4000余人。学院始终贯彻“以学生为本”的 教学工作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 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营造积极良好的学风和院风。基于宁波大学“双一流”高校建设目标定 位,多管齐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成 效显著。近五年学生获得省级新苗项 目立项15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 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15项;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在主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6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专 利79 项;“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CUPT等重大竞赛省级及以上奖项138项,其中,“互联网+”国家级金奖4项,银奖1项;“创青春”国家级金奖2项;“挑战杯”国赛二等奖、三等奖、省赛特等奖各1项;CUPT等学科竞赛国家级奖项12项,省级奖43项。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宁波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将秉承“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校训,以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指针,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汇聚人才、团结务实、努力拼搏,不断增强学院的综合实力 和核心竞争力,争取早日办成具有一流学科、一流专业的研究型特色学院。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
评论:0
暂无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谩骂攻击
  • 其他
简章对比
· 最多添加10条
选择类型
最多对比10条
开始对比 清空所有简章
同级推荐
热门简章
侵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