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宁波

海运学院

宁波大学海运学院(Ningbo University Faculty of Maritime and Transportation)是交通部向国际海事组织(IMO)推荐的我国首批7所高等航海院校之一,也是香港船东会第一届中国海运院校论坛常务委员会副主席单位。学院根据经修正的《STCW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建立了《宁波大学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学生的培养质量。学院依托综合性大学的外语、计算机等基础学科优势,加强基础教育,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构筑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围绕“船舶与海洋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二个一级学科建设,突出港航特色,促进学科交叉和协调发展;以教学为中心,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通过学科建设带动专业和团队建设,是我国航运业、物流业和交通运输业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之一。学院立足行业、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立足省市海洋经济发展需求,紧紧围绕“海洋”“港口”“航运”三个关键词,在新能源、新装备、节能环保、海洋高新技术、海洋经济产业、现代港航服务业及智慧物流、智能交通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和合作,也是宁波大学最具鲜明行业特色及与区域经济结合最紧密的学院之一。2016年,学院获批宁波市首批试点特色学院。

宁波大学海运学院的前身为1986年设置的原浙江水产学院航海系的海洋船舶驾驶专业和1987年设置的原浙江水产学院机械系的轮机管理专业。1991年,轮机管理专业从浙江水产学院机械系里分离出来,并入航海系管理。1994年,轮机管理专业又从航海系里分离出来,成立轮机系。1996年10月,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与宁波大学合并,同年12月原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航海系和轮机系合并成立宁波大学海运学院。2001年5月,原国家海洋局所属的宁波海洋学校船舶类专业并入宁波大学海运学院。

学院目前有航海技术、轮机工程、物流管理和船舶与海洋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等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交通运输”和“土木水利(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等2个工程类专业硕士学位类别和领域;拥有一个“渔业设施与装备”二级学科博士点、“船舶工程与动力学”一级博士点学科方向;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合作培养双学位硕士研究生,与英国Napier 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其中航海技术专业为国家一流、省重点、省优势、校重点专业,轮机工程专业为省一流、市重点专业,物流管理专业是国家一流、省、市特色、校重点建设专业,也是浙江省首批创办的物流本科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四个本科专业均通过国际专业认证;“航运与港口物流”专业群为宁波市服务型教育重点专业。两个一级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和交通运输工程学科都被列为省、市重点学科。学院还设有海事技术、机电与能源工程、交通运输与物流和船海工程等四个研究所;建有国家“111”跨海大桥安全保障与智能运行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拥有国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波大学分中心;学院还是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2011现代城市交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港口经济协同创新中心”、宁波大学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浙江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协同创新中心”的主要成员单位。

学院在编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占61%,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74%以上;拥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挪威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挪威皇家科学与文学院院士1名;国家级特优人才6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3名;省级特优人才2名,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6名,交通部新世纪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名,浙江省、宁波市突出贡献专家2名,宁波市“3315”团队1个,“3315”个人1名,泛“3315”个人1名,宁波市“甬江学者”1名;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5名,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宁波市高校名师1名、培养对象1名,省重点学科带头人2名。

学院具有较完备的教学和科研设施,由海运基础实验室、海运专业实验室、物流实验室、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室等四部分组成,共36个实验分室。拥有包括船舶动力系统及自动化实验中心、船舶与海洋工程拖曳水池实验室、航海技术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大型轮机模拟器、综合物流模拟室、港口管理实验室、综合导航驾驶台、主机性能与测试实验室、模拟船、高消实验楼、天象馆和波流水槽等多个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的实验室,较好地满足了全体师生开展教学科研的要求。

学院近5年科研立项500余项,其中包含欧盟地平线2020项目、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国家863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0多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与企业合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多项。学院坚持服务社会为己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通过产学研合作、专家服务、科研成果转化和开展各类各种层次的教育培训,助推地方经济发展。近五年,培训社会学员超过5万人次,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

在学校“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学院坚持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合作竞争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的国际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创新以学生党团建设为龙头、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学生生涯辅导为主线的学生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凝练海运青年特色,进一步构建学院文化新体系,构建起师生间‘互信、互动、互助’的海运文化;通过创新师生互动载体,进一步营造全员育人的导师文化氛围;通过拓展创新创业平台,进一步培育海运创新创业人才;通过打造毕业生助推工程,进一步提升学生就业工作水平,学生就业竞争力显著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明显提升。

近年来,学生创新创业成果不断涌现,学生生获国家级科研立项、发表论文、获专利授权连年增长,获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2项,“挑战杯”“创青春”竞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银奖2项、铜奖1项,1名同学以第2名的成绩摘得浙江省职业生涯规划“十佳规划之星”,入围“调研中国”全国十五强榜单(浙江省唯一),学院创新创业大赛业绩位居学校前列。中国教育报、中国科学报多次专题报道我院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
评论:0
暂无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谩骂攻击
  • 其他

热门学院

0 次浏览
0 次浏览
0 次浏览
0 次浏览
0 次浏览

资讯排名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40000-52125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8:00-24:00
简章对比
· 最多添加10条
选择类型
最多对比10条
开始对比 清空所有简章
同级推荐
热门简章
侵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