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与物流学院
学院以“崇德笃实、追求卓越”为己任,围绕学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需求导向、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国际合作”的发展思路,秉承“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地区轨道交通和现代物流领域的具有国际化视野、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城市轨道交通与物流学院依托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形成了城市交通与现代物流等专业群。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物流工程、交通工程、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五个本科专业。其中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是教育部2016年批准设立的,与俄罗斯乌拉尔国立交通大学合作举办的本科教育项目。该合作办学项目采用“3+1”培养模式,即3年在国内学习,1年赴乌拉尔国立交通大学学习。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推动专业建设可持续发展,学院对接现代交通运输与物流的产业需求,深化产学合作,产学互融互促,提高学院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硕士授权点和职业技术教育(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硕士点的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服务行业企业的科技力量。目前,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达800多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61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2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55%,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2.5%,双师型素质教师21人,专兼职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18人。学院拥有一批原铁道部突出贡献专家、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特聘教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北京长城学者、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成为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财富。
学院遵循“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现代工程教育理念,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强化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和教学质量监控,做到“校内实践工程化、校外实践实战化”。校内工程化实践设备先进,实验室面积近2000平方米,“以任务驱动的实验室开放机制”促进学生有效锻炼实践创新能力。学院同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物贸公司、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北京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北控京港地铁等企业建立良好的产教合作关系,形成对接学科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群和就业基地群。学院积极倡导“一生一竞赛,一生一作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毕业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近五年来,学生获学校品牌赛事-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等国家级竞赛特等奖8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华北地区特等奖26项;“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一、二等奖6项;大学生“挑战杯”市级一等奖3项;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三等奖6项;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中国大学生2021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北京市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北京信息技术应用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家级二、三等奖各2项;2021年“第一届中俄合作办学高校俄语演讲比赛”一、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2项;北京数字经济体验周——低代码应用大赛国家级三等奖1项,市级三等奖1项。同时,学生们还荣获北京市物流大赛和北京市交通科技大赛一、二、三等奖多项。学生承担国家级、北京市级“启明星”科技项目325项,学生申请专利授权22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学院不仅与俄罗斯两所合作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作为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联盟的成员高校,还与我国交通类高校及俄罗斯交通大学联盟高校之间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此外,学院继续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高校保持合作,选派学生进行长期、短期国外学习。近年来,学院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位居全校工科学院的前列,就业质量明显提升。毕业生考取国内重点大学和国外名校研究生的比例逐年增加,在国内外深造的学生比例超过15%。特别是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毕业生考取俄方高校研究生的数量呈现非常大的增长态势。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