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是由原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工商管理分院、原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系和经济贸易系组建而成。多年来,学院坚持以“融信息特色、汇管理新知、育商业英才、促区域发展”为使命,以“打造具有信息特色的知名经济管理学院!”为愿景,以学院“关爱学生尊重教师崇尚学术民主决策”的学府文化为引领,推动学院全面发展。学院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年先后获评北京高校先进党组织(2020)、北京高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2022),财务管理第二党支部通过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验收(2022)。
学院拥有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设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质量管理工程等8个本科专业,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3个一级硕士授权学科,拥有工程管理(MEM)、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专业硕士(MPAcc)、大数据工程与技术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其中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48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71人;硕士生导师78人,博士生导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72.9%;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战略科技人才团队1个、北京市优秀人才青年拔尖团队1个、北京市人才强校计划学术创新团队2个(知识管理与智能决策创新团队、知识管理研究创新团队)。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1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北京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以及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北京长城学者、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优秀人才、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青年科技托举人才等市级人才称号共70人次。另外还有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其他一级学会常务理事与理事,以及全国劳动定员定额标准化技术委员、全国物品编码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税务师、国家注册审核员、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资产评估师、公司独立董事等。他们分别在知识管理与智能决策、大数据管理与工程、质量管理、劳动定额与人力资源管理、资产评估、财务会计等领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学院现有学生2293名。其中本科生1807人,研究生486人。学院注重人才培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5年,学院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北京市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3项;获评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2门(含重点课程1门)、北京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北京高校就业创业金课1门、北京市优质本科教材和优质课件1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项;市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100余项。
学院拥有5个北京市级科研平台:北京市知识管理研究基地、绿色发展与大数据决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智能决策与大数据应用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面向北京世界城市循环经济体系(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市文物局文物智能与大数据重点实验室。拥有10个校级研究机构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服务质量建设研究中心、中国公共就业服务研究中心、创新创业研究中心、媒介大数据研究中心、信息化与乡村振兴发展研究所、认证质量评价中心、文物大数据实验室、智能服务研究所、智能会计研究中心、数字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学院近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科技计划项目、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5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以第一完成单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三等奖共3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4项,北京市教育教学(高等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全国性行业科技奖励8项,获得发明专利12项,出版专著40部。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与爱尔兰考克大学、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帕克赛德校区、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美国博林格林大学、瑞典哈尔姆斯塔德大学等国外高校开展了1+2+1、2+2、3+1的模式的合作办学;与加拿大温莎大学、意大利罗马外国语大学开展了一学期的交流活动;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德国亚琛大学进行知识管理研究、知识管理与智能决策方面的学术交流;学院举办了实验经济学、科技成果转化、全球经济中的中小企业、智能决策与大数据应用国际会议等国内外重要的学术会议,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