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
扬州大学法学院位于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校区环境清雅,内蕴隽永,办学条件优越。法学专业创建于1993年,199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0年获批法学学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批宪法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硕士点,2009年获批法律硕士(JM)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3年获批“中国法律文化与法治发展”二级学科博士点。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现有二级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42人。学院现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人选、江苏省十大青年法学家、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社科优青”、江苏省“双创博士”等多人。
法学专业2005年底获评江苏省省级特色专业,2012年获评江苏省法学类重点专业建设项目,2019年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法律职业伦理》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3年《经济法学》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2年《“分布式”法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获评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近年来,学院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余项(含重点项目4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杂志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著作30余部。科研成果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江苏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多项;立法建议、智库报告等多项成果被各级人大、政府和部门采纳。法学学科2011年获批扬州大学“十二五”重点学科,2021年获批“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
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近600人、博、硕士研究生近400人,设有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费孝通奖学金、星辰法学奖学金、扬州公证奖学金等,并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勤工助学岗位。学院积极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学院建设,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大学生法律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坚持以素质拓展为抓手,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学院不断探索研究性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的规律,建立“分布式”法学实践教学体系,真实庭审引入模拟法庭、学生办理真实案件、实务部门走进真实课堂的“三真实”“分布式”实践教学模式,深受学生欢迎。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本科生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保持在50%左右,研究生通过率超90%。学生作品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学生团队获省研究生法律文书与庭辩大赛中冠军,在各类学科竞赛中也屡获佳绩。
学院设有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事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国际法与比较法学7个教研部和1个综合办公室,拥有1个智慧模拟法庭,1个图书资料室。学院拥有江苏省首家职务犯罪检察研究基地、江苏高校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区域法治文化平台)、扬州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扬州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扬州市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研究所、扬州大学中国法律文化与法治发展研究中心、扬州大学市域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扬州大学产业政策研究中心、扬州市地方立法研究中心、扬州大学城市管理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拥有婚姻家庭全国优秀法律诊所、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等教学平台,与省内外30余家法治实践单位建立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学院现为江苏省法学会廉政法制研究会会长单位。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梦想开启新征程。学院将秉持“德法兼融、知行合一”的院训精神,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根本,以建设一流本科专业为重点,以加强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升科研品质为支撑,以优化人才队伍为关键,以完善发展环境为保障,坚持内涵与特色并举的发展模式,坚定信念、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高水平研究型学院建设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