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 西宁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青海民族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2024年5月,是响应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教高〔2023〕1号)文件提出服务国家发展、突出优势特色、强化协同联动的工作原则,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和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学科组织模式,“做优”“做精”理工类学科专业,整合原有计算机学院(成立于1998年)和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2000年)优势资源建成的新学院,为学校深化新工科建设和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学院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青藏高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聚焦青海生态文明“高地”与产业“四地”建设,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促进学科专业与产业协同联动,秉承“进德修业,自强不息”校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国际视野,政治素质过硬、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适应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智能科学与信息技术领域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青藏地区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和谐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院现有教职工78人,专任教师57名,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0人,博士18人,硕士生导师24人,“双师双能型”教师12人;国家杰出青年项目支持1人,“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候选人1人,“中国好人榜”1人、青海省“杰出教育工作者”1人,教师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教师获国家二级创业咨询师1人、教师获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1人,教师获青海省优秀辅导员1人;入选青海省高端人才计划培养拔尖人才11人,柔性引进杰出人才1人、领军人才3人、拔尖人才3人,青海省“135高层次人才工程”创新教育骨干3人,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3人。

学院获批设有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省内唯一)、藏语信息处理工程二级交叉学科、蒙古语信息处理工程二级交叉学科、人工智能二级学科等4个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通信工程(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网络工程(国家级一流、第六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青海省一流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青海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信息安全(省内唯一)、人工智能(省内唯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8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学生规模1664人40个班,研究生116人,先后为国家培养了12000余名IT类人才,毕业学生分布全国,主要服务于本地区各个行业,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突出贡献。

学院获批建设通信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网络综合省级重点实验室、通信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公共计算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天津大学-青海民族大学联合实验室、电工电子实践教学基地,以及包括人工智能、智能技术实验室、网络攻防与电子对抗实验室等6个专业教学实验室21个分室,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达4000余万元,设备3500台(件),占地面积近4000㎡,建设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三十余家。拥有图书资料2万余册。获批“面向工程化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创新团队”“网络工程实验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以及电路设计自动化(EDA)技术研究所、智慧网络与信息安全、藏文信息处理与软件研究所、高寒草地和牲畜智能感知与匹配及生态协同管控研究团队等4个校级科研平台。

学院依托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及教学科研平台,持续推进网络空间安全、智能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一级学科高质量发展,凝练网络空间安全和智能科学与技术两个学科发展方向。面向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威胁、地区民族领域信息数据内容安全共享问题,开展网络空间安全感知数据融合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场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助力地区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和专业人才培养;面向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和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在智能生态、智能电网、智能工业、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对智能技术需求,开展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智能控制等相关技术研究,形成三江源生态环境智能监测、多民族语言处理优势,构建工业物联网综合感知、人熊冲突预警防范等平台,赋能青海省特色产业行业,助力青海省绿色算力产业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

近五年来,获批建设国家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一流专业2个,立项建设各级教学项目57项,其中省部级项目11项,省级一流课程4门,出版教材11部、专著4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1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6项,累计获得项目经费1569万元,发表论文50篇,各类专利270件。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大赛6000余人次,共获得国家级奖项60余项,省级奖项270余项,校级奖项500余项。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2项,省级大创项目4项,校级大创项目20余项,其中4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入教育部主办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进行展示。在第二课堂方面,学院社团“IT实践社”获得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
评论:0
暂无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谩骂攻击
  • 其他
简章对比
· 最多添加10条
选择类型
最多对比10条
开始对比 清空所有简章
同级推荐
热门简章
侵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