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云南省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为服务我国长江、珠江流域生态保护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国家战略需求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持,进一步彰显学校的办学优势与特色,增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的建设成效和创新能力,2024年3月11日西南林业大学正式成立水土保持学院,这是我国西南地区第一所独立办学的水土保持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的办学历史开始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与云南林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在云南办学校名)共同招生。2001年水土保持学科独立于西南林学院资源学院成立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开始组建正式的院系构架和学科方向。2010年-2024年间,在学校更名及办学机构调整过程中,学院名称历经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生态与水土保持学院、生态与环境学院多次变更,但水土保持学科一直是学院的主体支撑和建设学科。
学院现有教职工64人,其中专职教师52人。教师队伍中教授12名(其中二级岗位教授3名),副教授23名。教师队伍组成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合理的年龄结构,专业素质过硬、科研能力出色,现有云南省教学名师1名、云南省政府参事1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4名,云南省“兴滇英才”计划青年人才9名、产业创新人才1名。近年来学院引进具有国外留学背景的高层次人才3人,引进“双一流”高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和土壤学等相关学科优秀博士生7人,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合理,青年教师成长通道畅通,师资发展迭代环境良好。同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研究院等学术机构的知名专家经遴选成为水土保持学科的博士生导师,壮大了导师队伍的力量。
目前,水土保持学院开设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农业资源与环境、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土地资源管理6个本科专业,其中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为国家“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专业、教育部特色专业,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为云南省一流专业建设专业。学院现有地理科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两个一级学科,同时设有林业专硕水土保持方向建设点,学院学科建设的成效显著,近年来每年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在100名以上。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学科分别于2000年、2007年和2014年开始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招生,已形成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单独制定培养方案,培养过程相对独立。截至目前已毕业本科生1200余人,硕士研究生200余人,博士研究生11人。
水土保持学院拥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云南省高等院校教学团队、山地农村清洁小流域建设省创新团队,拥有云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云南省山地农村生态环境演变与污染治理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土壤侵蚀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山地农村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石漠化防治工程研究中心以及石漠化研究院、水土保持研究所等省、厅级平台团队10余个。先后获得6项云南省科学技术二等奖。近五年,主持国家和云南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重要科研项目30余项,科研总经费达5000余万元。同时学院高质量开展水土保持政府咨询和社会服务,1项政府咨询报告获云南省委书记批示。长期开展云南省水土保持监测人员技术培训,制订的《云南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建设及监测技术标准》指导云南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点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为云南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成为全国典范提供了科技支撑。
西南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秉承创新发展教学、科研,深入挖掘社会服务潜能,在高山峡谷、干热河谷、石漠化地区及矿山废弃地特殊区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高原红壤坡耕地水土保持、面源污染控制等研究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和优势,为服务江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打下坚实基础,精准服务于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