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抗干扰全国重点实验室
通信抗干扰全国重点实验室,前身为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在“八五”期间建设的一批重点实验室之一。1994年11月立项建设,1997年1月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验收,投入运行。2022年11月完成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优化评审,2023年1月获批成为第一批重组建设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更名为“通信抗干扰全国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以建设国际一流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目标,是在抗干扰通信、无线与移动通信等领域从事自主创新研究,培养高水平研究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合作与科学实验的国家级创新平台。
实验室现有教师过百人,教授(研究员)近50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0余人,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部级高层次人才20余人,电子科技大学“校百人”等校级人才计划入选者10余人。
实验室在校研究生培养规模700余人,其中博士生约130人,硕士生约570人。学生就业率95%以上,近半数研究生赴国家重点单位就业。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全面、责任担当意识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在业界享有较高声誉。学生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逐年提升,在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不断增加,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等高水平赛场上,争金夺银,成绩优异。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通信抗干扰技术、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编码与通信安全、卫星通信、通信专用集成电路、智能网络与机器学习等。
实验室承担各类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实现了系列关键技术突破,有力支撑了我国多项重大工程建设任务,荣获“国家某工程建设突出贡献奖”。实验室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励4项,省部级奖励30余项,发表论文超过3000篇,出版专著/教材/译著/专刊等近50部,提交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提案2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750余项。
实验室拥有世界一流的研究、设计、开发的实验仪器设备和系统,已建成功能完整、性能先进的抗干扰通信与无线通信从器件到系统的科学研究和设备研发平台,能够支撑短波到太赫兹波的通信建模、仿真和实验。
实验室秉承“开放、协同、创新、共赢”的理念,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促进通信抗干扰和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实验室获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先进无线通信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智能通信与网络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实验室与中航工业、中国电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华为、中兴等行业头部企业合作密切,共同承担了国家和行业通信系统的研究、测试和验证工作,解决了国家急需并推动无线移动通信行业产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