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成都

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总体概况】

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是成都理工大学直属教学单位,既承担了学校艺术与传媒类专业教育,又独立支撑学校艺术与传媒类学科门类,是全校大学生公共艺术教育的基地,也是学校“全面建设优势特色更加显著的高水平大学”战略中的重要实施单位。 建院26年来,依托国家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和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学院秉承“立足行业、服务学校、面向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和原创能力的复合应用型艺术传媒专门人才,为全校大学生提供优质人文艺术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艺传科创交叉融合、教学科研双向驱动、学科专业升等晋级、产学结合服务社会”的特色化建设思路,学院积极构造集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设计学为一体的学科专业群,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在中西部艺术与传媒高等教育领域中具有广泛影响力,是理工科大学背景下艺术传媒类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的 典型院校。学院以服务四川文化强省战略为己任,以培养复合应用型艺术与传媒人才为核心,努力打通艺术学与传播学的壁垒,实现了艺术与传媒教育、生产、推广高级人才的全链条培养,为社会培养并输送了近万名合格的社会主义艺术与传媒工作者。现建有广播电视编导、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视觉传达设计4个艺术类本科专业和广告学、广播电视学2个文学类本科专业,拥有新闻传播学、艺术2个硕十学位授权点,在校学生合计2800余人,专任教师140余人。学院已成功获批包括四川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院、四川省川剧文化普及基地、人文艺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艺术与传媒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等在内的省级教学科研平台,同时设有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心、艺术与传媒教育研究中心、川剧艺术研究所、科教纪录片研究所等教学研究机构。

【历史沿革】

初创阶段(1997.05-2006.09) 1997年,与四川省广播电视厅联合创办成都理工学院广播影视艺术学院校本部,建有影视编导、影视表演、影视制作三个成人专科专业。 1998年,创办影视与节目主持统招专科专业。1999年,新增原设在管理科学系的艺术设计本科专业,校内艺术专业得到进一步整合。2001年,影视编导专科升为本科,影视专业办学层次得到提升。同年,新增原设于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的广告学本科专业和广告设计与制作、装潢设计2个专科专业。此时,学院共有广播电视编导、艺术设计、广告学3个本科专业和影视与节目主持、装潢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3个专科专业。学院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和设计学三个学科专业建设格局已具雏形。2002年,新增广播电视新闻学、表演及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等本科专业。2006年,新增戏剧影视文学、音乐表演两个专业,学院专业办学领域向音乐与舞蹈学科拓展,艺术类专业进一步优化了专非布局。 规范化建设时期(2006.09-2015.09)2006年,学院传播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成功获批,并于次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学院办学层次得到提高,学科建设取得突破。2011年,新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原属于表演专业下设方向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2013年,传播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参加国家学位点评估,全国排名第36名,学科建设水平稳步提升。同年,按照国家专业目录调整方案,原艺术设计专业划分为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设计两个专业,设计类专业教学资源得到整合优化。2014年,学校机构及系科调整,将原设在应用技术学院的广告设计与制作和装潢艺术设计两个艺术类专科专业划归学院管理。至此,学院形成涵盖新闻与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设计学四个学科、九个专业的规范化办学格局,并完成学院各项工作的制度建设。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特色化发展时期(2015.09-至今)2015年,学院实施“学科专业升等晋级计划”,整合戏剧影视学和新闻传播学的教学资源工作初见成效,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又相对独立的办学特色开始彰显。学院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传习展示基地。2016年,艺术大楼全面启用。广播电视学专业入选四川省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17年,广播电视学专业排名进入全国第28名,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排名进入全国24强,位列四川省第1名。专业建设内涵 式发展取得突破。2018年,成功申报艺术硕士授权点,初步形成覆盖艺术与传媒两大学科的研究生培养体系。2020年,完成学院机构整合与专业优化调整,形成“四系两中心”管理格局,获批国家一流课程1门,四川省一流课程3门,课程建设取得突破,获批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取得长足进步。2021年,广播电视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获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22年,表演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14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40人,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0%,此外还聘请了20多位业界、学界知名人士为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师资队伍年龄、学历结构合理,学缘结构优势突出,形成“影视文化传播”、“媒介文化传播与经营”、“戏剧与影视文学”三个教学科研创新团队。1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获"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1人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实验设施 学院实验实战教学环境、硬件条件、信息化管理水平居全国普通类高校一流,建有艺术与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和校级电视台,拥有约2万建筑平方米的艺术大楼,设施设备投入合计近1.2亿元人民币,是四川省戏剧与影视类、舞蹈类艺术联考标准化 考场。其“融合媒体实验教学云平台”为全国高校首批媒体融合虚拟实验室。实验教学中心下设40个实验分室,开设300余项实验项目。拥有Mac工作室、摄影棚、非线性编辑室、语音室、演播教室、表演教室、形体教室、化妆教室、琴房、MIDI制作室、录音棚、天光画室、3D打印室等各类专业教室九十余间,建有综合大剧场、美术馆、黑匣子实验剧场、高清直播厅、数字电影放映厅、VR交豆实验室、学术报告厅等展示与创演平台。配有RedOne 4K摄影机、苹果MacPro四核工作站、无人机等传媒与艺术行业前沿高端设备,既能满足专业实验课程教学的需要还可承担高清数字电影、大型专题片、纪录片、广告片等影视作品的拍摄与制作,承接大型舞台演出、美术与设计展览等各类文艺活动。

【敦学科研】

近5年来,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对外合作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学院在建的6个专业全部进入全国专业排名前50%,广播电视学、表演2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教改项目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学院教师获得包括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在内的各级纵向课题100余项,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3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30余部,摄制影视作品200余部(集),指导学生创作作品获得省级以上奖励400余项,学院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与江苏广电、四川省艺术研究院、成都传媒集团、封面新闻、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四川博物院、成都华栖云科技有限公司等行业一线单位共建20多个校外实践实训教学基地;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联合培养新闻传播类本科生,举办密苏里新闻教学周活动;参加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持的“中国高校艺术学科师生海外学习计划”

办学效益学院致力于智慧创作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的艺术传媒专业人才。学生在校期间成绩优良、综合素质突出,曾先后获得全国、省市级大学生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类比赛奖励500余项。现已有12届硕士毕业生和20届本科毕业生。学院就业率稳定保持在92%以上,就业范围涵盖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传播机构、艺术院团等部门,包括新华社、国家审计署、国家移民管理局、国家应急管理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地方各级广播电视台等机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和业界的广泛认可,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
评论:0
暂无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谩骂攻击
  • 其他

资讯排名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40000-52125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8:00-24:00
简章对比
· 最多添加10条
选择类型
最多对比10条
开始对比 清空所有简章
同级推荐
热门简章
侵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