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成都

外国语学院

四川大学外语学科源自四川大学前身,1896年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的英语和法语科目,历史悠久,传统厚重。巴金、吴虞、朱光潜、吕叔湘、钟作猷、周煦良、卞之琳、罗念生、顾绶昌、吴宓等著名学者和文化名人曾在本学科任教或就读,为本学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现有英文系、日文系、俄文系、法文系、西班牙文系、波兰语专业、大学外语一系、大学外语二系和MTI教育中心等9个教学单位;有加拿大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研究所、日本研究中心、法国研究中心等4个科研机构;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外语语言训练中心1个,语言专业实验室1个。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教职工近22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近90人。有专业外教5人,口语外教30余人。教师中获得国内外名校博士学位和正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占专任教师的60%以上。外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招收西方文论与英美文学、西方文化研究、翻译研究、英语语言学、俄罗斯文学与翻译等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学院还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招收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有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授权点,招收英语口译和英语笔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外国语言文学”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学院有英语、日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波兰语等6个文理兼收的本科专业。其中,英语专业、日语专业、俄语专业和法语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西班牙语专业是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教学科研设施完善,办学条件优良。设有外语专业实验室,拥有数字云语言实验室、情景实训互动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计算机机辅翻译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语言类专用实验室。学院建有图书室、犬饲和雄日语文库,拥有中、英、俄、日、法、德、西、世界语等语种书刊5万余册。除外语专业教学外,学院还承担全校文、理、工、医科硕博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外语教学任务。学院与国外及港台地区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学术交流频繁,常年有美、英、加、澳、俄、日、法、德、意、韩等国著名专家教授来我院任教或讲学;学院教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等多项资助赴国外讲学、访问或进修,专任教师全部具有海外留学和进修经历。近五年来,学院科研成果丰富,获各级社科研究立项40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18项,省部级及校级项目30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或相关部门采纳咨询报告9篇。发表C级以上期刊论文200余篇,其中A级期刊论文14篇。出版专著、译著、编著等100余部,出版教材30余部。多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四川省教学成果奖等。学院主办刊物有英文期刊《Forum for Linguistic Studies(语言研究论坛)》、中英双语期刊《探索与批评》(Inquiry and Criticism)和中文学术刊物《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论丛》。

学院崇尚良好的师德和严谨的学风,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参加全国及地方外语竞赛,先后荣获 “外研社·国才杯”英语辩论大赛、“外研社·国才杯”英语演讲大赛、“外研社·国才杯”英语写作大赛、“外研社·国才杯”英语阅读大赛、中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中华口译大赛、海峡两岸口译大赛、“中译杯”全国口译大赛、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全国高校俄语大赛、中华全国日语演讲比赛、“人民中国杯”日语国际翻译大赛、“儒易杯”中华文化国际翻译大赛、“外研社杯”全国高校法语演讲比赛、全国波兰语诗歌朗诵比赛和波兰语最佳译文竞选大赛等重要赛事大奖。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学院与国外大学建立的交换留学项目,派遣学生前往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纽卡斯尔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哥伦比亚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匹兹堡大学、圣地亚哥州立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日本京都大学、国立金泽大学、北海道大学、北海道教育大学、大阪大学、大阪国际大学、法国巴黎十大、巴黎政治学院、俄罗斯莫斯科大学、莫斯科师范大学、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喀山联邦大学、莫斯科语言大学、普希金俄语学院、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格拉纳达大学、萨拉曼卡大学等大学交流学习。四川大学与波兰华沙大学建立了合作培养办学项目,联合培养波兰语专业学生。

英文系

四川大学英语学科源于1896年建立的四川中西学堂, 是四川大学最早的学科专业之一。 在英语学科120周年的发展历史中,许多著名学者和文化名人曾在此任教或就读, 如巴金、吴虞、朱光潜、钟作猷、周煦良、卞之琳、钱歌川、饶孟侃、罗念生、顾绶昌、周汝昌、赵澧、谢文炳、石璞、朱文振、王章树、周考成等,他们为四川大学的英语学科树立了优秀的学术传统和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1978年,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全国高校首批硕士研究生点,成为西部地区最早的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授予单位; 2003年英语语言文学获批成为西南地区首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外国语言文学成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目前,英文系在“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之下招收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研究生,招收方向为西方文论与英美文学、西方文化研究、翻译研究、英语语言学等。

同时,英文系还招收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以及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英语口译和英语笔译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英语专业本科为文理兼收,学生在打好英语语言技能基础上,可选择英语文学、英语文化、英语语言学、翻译作为主修方向。英文系还为全校其他专业开出英语专业第二学位课程。经过长期的发展,现在的英文系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英语语言文学为主体的外国语言文学为四川省重点学科,英语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英文系现有教师4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3人,博导8人,教师全部具有在国外留学和进修的经历。

英文系一直以来注重教师的科研发展。教师们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坚持不懈地从事研究工作。获得了几十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教育部中欧高教项目基金、四川省社科基金等在内的项目立项,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专著,发表了一系列的高水平论文,获得了若干项省部级社科奖励。

定期编辑出版《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术文丛》、《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论丛》、《美国文化研究论文集》等学术刊物。以英文系教师为骨干的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四川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和四川大学欧盟研究中心在区域与国别研究领域成绩突出,影响日渐扩大。

英文系强调本科学生的语言基础,英文系强调本科学生的语言基础,从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译等多个方面同时入手,切实打好学生语言学习的基础;同时,英文系注重人文素质培养,对于英语国家文学、文化及国别研究,均有课程覆盖,并开设创新班等教学实践和教改活动。英文系注重课程建设,其中,英语专业开设的“英汉口译”课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外国语文导论”为四川省精品课程,“英语写作”为校级精品课程。

与此同时,英文系重视对学生文学文化知识的传授,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及地方外语大赛频频获奖,曾先后荣获 “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全国“外研杯”英语辩论大赛、“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全国高校口译邀请赛、“高教社杯”全国英语口译大赛、海峡两岸口译大赛、“中译杯”全国口译大赛等全国赛事大奖。英文系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海外交流,每年参与的项目包括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等多个海外交流项目。

英文系每学期都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和知名教授来校访问,举办公开讲座,扩展学生的视野。自2012年起,国际交流周期间已邀请过斯坦福大学美国中心教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瑞典克里斯坦斯塔德大学教授等授课,并先后邀请到比利时根特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等学生举办国际学生夏令营。另外,英文系常年聘有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知名教授、博导担任校外专家,每年为本科学生开设校外专家课。

日文系

日文系于1973年正式成立,是全国最早建立的日本语言文学专业之一。197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9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003年,日本语言文学硕士点开始独立招生。近年来,日文系在教书育人、学术科研等方面发展迅速,旨在培养面向21世纪、“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具有日语语言文学基本理论素养、专业基础知识和较高综合素质的,精通日本语言并能以日本语言为工具从事日本语言、文学、文化、社会、经济等日本问题研究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面对当前个性化、人本化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教学体制的改革,以及新时期大学生所呈现出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等新的特点,日文系力求在教学上积极创新,努力去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近年来,本科生就业率一直接近100%,硕士研究生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毕业生考入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日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东京学艺大学、法政大学、筑波大学等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日文系拥有一支业务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教学科研队伍,其中有3人在日本获得博士学位、5人获硕士学位,教授职称2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均多次赴日本进修深造。每年由日本山梨县教委派遣日本专家到日文系参加本科、研究生的教学。日文系每年还向日本早稻田大学、国立金泽大学、北海道教育大学、大阪国际大学选派本科留学生进行深造。日本伊藤谢恩育英财团、日本三菱商社等每年向日文系本科生提供奖学金。日文系着重于日本语言、文学、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在日本古典文学、日语语义学、日本战争文学、翻译学以及日本文化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具有特色。

日文系是中国日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同时也是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理事单位。该系教师在教学的同时,积极从事学术研究。近年来获得的项目有:日本住友财团“亚洲诸国日本关联研究”项目、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研究项目、国家留学基金研究项目、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等。日文系教师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有的论文被日本《每日新闻》、《山梨日日新闻》报道,出版了具有一定影响的学术专著、教材以及译著多部。

俄文系

俄文系成立于1959年,并于当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俄语专业是四川省特色专业。目前,全系教师9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博士后2人,博士7人。以本系教师为主体,设有三个对俄研究机构:教育部四川大学当代俄罗斯研究中心、四川大学-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共同设立的中俄文化比较研究中心、俄罗斯世界基金会设立的俄语中心。本系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多项,出版专著、教材多部,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得教学成果奖十余项。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俄文系已成为国内对俄研究的重要智库,多次为外交部、四川省政府、四川省外侨办等部门撰写对俄研究专题报告,提供政策咨询,获得政府部门的批示和好评。

俄文系历来强调以科研促进教学,在科研教学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我系注重科研团队建设。一批研究生进入了导师的科研团队,参与研究课题,提高了科研能力和实践水平。2015年,俄文系科研团队荣获四川大学第一届“德渥群芳”组织文化建设优秀科研团队称号。俄文系本科生在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中取得丰硕成果,做到了每个同学有项目。其中,还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创项目多项。俄文研究生和本科生经常在各类中俄交流活动担任志愿者,并获得用人单位好评。

俄文系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下诺夫哥罗德国立大学、乌拉尔联邦大学等俄罗斯知名高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并开展了实质性合作。每年派出本科生和研究生赴俄罗斯高校插班学习或攻读硕士学位。同时,每年从国家留学基金委获得公派名额,派出学生赴俄罗斯高校留学。此外,俄文系本科生和研究生还多次受邀赴莫斯科大学、乌拉尔联邦大学、波罗的海联邦大学、克拉斯诺达尔工业大学、下诺夫哥罗德大学等高校参加各种大学生交流活动。从2012年起,俄文系每年邀请一所俄罗斯高校师生来川大参加国际交流营活动。已经先后邀请了乌拉尔联邦大学、莫斯科大学、下诺夫哥罗德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大学的师生。通过各项国际交流活动,极大地拓展了俄文系同学的国际视野和知识水平,也扩大了川大俄文系的国际知名度。

法文系

法文系成立于2000年,并于当年面向全国招收了第一批法语专业本科生。从2007年起,本系开始招收法语国家文学及文化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法文系突破了传统外语专业的单一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具有宽厚的人文学科基础,拥有扎实的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基于此,法语专业提出了以法语教学为主,其他人文学科为辅,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并重的教学指导思想。在课程设置上科学适量地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鼓励学生跨院系、跨学科选课,辅修第二专业,为学生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法语专业在教学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本科生的专业四级通过率高于90%,专业八级的通过率达到80%以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本科生的考研率达到30%以上,进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及四川大学等名校就读。学生们还积极参加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在加拿大使馆举办的《枫叶杯英语、法语西南地区演讲比赛》、法国大使馆举办的《法语听写大赛》以及全国高校法语专业演讲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法语专业学生还积极参加外语戏剧节、中法诗歌朗诵会等文化活动。

法文系充分利用四川大学与巴黎十大、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蒙彼利埃第三大学、第戎高商等多所法国高校建立的友好校际关系,进行包括互换教师和学生、联合办学等多种形式的合作项目,符合条件的优秀本科生在就读期间有机会出国留学。

我系法语专业是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理事单位及四川省高等学校外语教学研究会理事单位。本专业现有在职教师6人,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其中已获博士学位2人,在读博士3人。

在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本系教师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出版了专著、译著、教材及论文(包括CSSCI源刊)多篇,承担了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一系列科学研究的开展,为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西班牙文系

西班牙文系成立于2010年,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突破传统外语专业单一的培养模式,拓宽口径,培养具有宽厚的人文学科基础,西语、英语兼修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提出了以双语教育为主,其他人文学科为辅,重视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在课程设置上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鼓励学生跨院系、跨学科选课,努力拓宽自己的视野。

西班牙文系利用四川大学与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格拉纳达大学、萨拉曼卡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等高校的校际交流项目,开展包括互换教师和学生、联合办学等多种形式的合作项目,符合条件的优秀本科生在就读期间有机会出国留学。此外每年还有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秘鲁、哥伦比亚、墨西哥、哥斯达黎加等拉美高校的留学名额。

西班牙文系是中国西班牙语教学研究会理事单位及四川省高等学校外语教学研究会理事单位。本专业现有在职中外教师6人(博士),都具有海外留学和进修的经历,教学认真负责,关爱学生,所有教师均为四川大学拉美研究所的兼职研究人员,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一项,省部级项目三项,出版专著四部,发表高质量论文数十篇,获得教学成果奖十余项。

波兰语专业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波兰语专业建立于2017年,是因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中东欧“16+1”合作的进一步推动而诞生的创新型专业。该专业以波兰语专业为依托,以经济学和国际关系专业为专业发展方向,满足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对专业型外语人才、特别是高水平、复合型波兰语外语人才的需求。本专业充分发挥了外语、经济学和国际关系交叉融合的跨专业发展优势,旨在培养具有较强的波兰语语言技能和扎实的经济学或者国际关系专业知识的新型波兰语人才。

本专业通过四川大学和波兰华沙大学(波兰排名第一的大学)的联合培养,采用“2+1+2”模式,学生毕业时可获得双学士学位。学生前两年在四川大学以英语为中介语学习波兰语语言文化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技能、经济或国际关系基础知识;第三年在华沙大学语言文化中心继续强化语言学习;第四、五年在华沙大学经济学院或者国际关系学院精修各自方向的专业知识。这种创新型的联合培养模式既能充分保障学生波兰语语言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质量,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又能在经济或者国际关系两个专业方向上,借力四川大学和华沙大学两所传统名校的优势教育资源,使学生成为国家新时期最具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学生在完成四川大学和华沙大学的学分学习,满足两校规定的所有授位条件后,将获得四川大学波兰语专业学士学位和华沙大学经济学或国际关系专业学士学位。

本专业培养方案同时具有通识、专业、实践三大类课程模块。课程涵盖大学通识教育,波兰语语言文学文化,波兰语语言技能,经济或者国际关系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等。本专业同时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以及专业实践课程。

本专业以国家的语言战略需求为导向,赋予毕业生前所未有的择业前景,毕业后可就职于国家外事机关、中国及欧洲的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外资外贸企业等部门。在中国推行“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同时具有波兰语和英语语言技能及经济、国际关系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一定会有一番大作为!

大学外语一系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一系现有教师5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6人,讲师36人,博士学位5人,在读博士12人。全系大部分教师具有海外访学和留学经历。大学外语一系主要承担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公共英语等教学任务。目前开设的课程有:本科生大学英语1-4级,硕士、博士研究生英语阅读、写作和听说等课程、以及20余门面向全校学生的文化素质公选课,如英语口语、视听英语、实用英语写作、商务英语写作、加拿大文化、语言的奥秘、影视欣赏、英汉互译、高级口语、高级阅读、高级听力、英美文化等。

大外一系教师积极参与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多名教师已在多期“四川大学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中立项或结题,数十名教师先后多次获四川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奖、四川大学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在四川大学首届青年教师英语讲课比赛中,我系王莲老师获得一等奖,吴玲玲等老师获得二等奖,另有数名教师获得三等奖。

在教学之余,大学英语一系的教师积极从事科研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近年来,我系老师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和校级社科项目十余项,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数百篇,其中CSSCI论文数十篇。我系教师赵艾东教授先后获得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一般项目“20世纪上半叶中西文化互动下的川藏地区巴塘社会变迁研究”,200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规划一般项目“近代外国人在东部藏区的活动与中西文化交融研究”, 2008年度四川省社科研究规划项目“近代外国人在康区的活动研究-以1846-1918年英、美重要人士为例”;赵毅副教授获得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委托项目“西藏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郭霞副教授和王茜副教授获得2013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和发展”项目,“2014年高校英语教师科研能力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基于成都四所重点高校的实证分析”和“构式语法流派对比分析——汉语语法研究视角”。

我系教师出版了多本学术专著,承担了数本十二五规划教材的编写任务,发表了数十篇CSSCI论文。大学外语系连续三年举办“大学外语教学论坛”,交流探讨国内高校大学外语改革的最新动态,提高大学外语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理念、认识和教学能力;每年均有多名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教学研讨会,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各项外语类科研和教学培训,以此提高教师的科研和教学业务能力。

为了激发川大学生学习外语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大学外语系定期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英语类各项赛事活动,如2015年“外研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演讲大赛、写作大赛和阅读大赛;四川大学大学英语语言技能竞赛。大学外语系创建的大学英语导学系统为学生提供了内容丰富的英语学习平台,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

大学外语二系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二系现有教师5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5人,博士学位8人,在读博士16人。主要承担每年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公共外语的教学任务。目前开设有大学英语1-4 级和20余门文化素质公选课,以及硕、博士研究生英语阅读、写作和听说等课程。

我系教师积极参与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多名教师已在多期“四川大学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中立项或结题;数十名教师先后多次获四川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奖、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张露露老师获得2015年度四川大学首届“星火校友奖教金”二等奖、第五届本科优秀教学奖一等奖、2010年“我最喜爱的十大青年教师”称号等多项荣誉;胡敏霞老师多次担任“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赛和辩论赛、“中译杯”全国口译大赛、“亚洲英语辩论赛(2013年)”等多项赛事的冠军指导教师,获得四川大学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奖(2012、2014年)和“十佳”教师公共服务奖(2011年)。

自2006年起,数十名青年教师分批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牛津大学参加暑假短期英语教学和文化培训;每年至少2名教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项目的资助,在国外大学进行一年的访学进修;大学外语系连续三年举办“大学外语教学论坛”,了解国内高校大学外语改革的最新动态,提高大学外语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理念、认识和教学能力;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各项外语类科研和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和教学业务能力。

为了活跃学校外语学习气氛,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英语类各项赛事活动。在2015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我校参赛同学喜获佳绩,共荣获C类(非英语专业类)全国特等奖21名,C类全国特等奖获奖总数占四川赛区C类全国特等奖比例为75%,比2014年占四川赛区全国C类特等奖获奖比例增长14%。

2015年“外研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演讲大赛、写作大赛和阅读大赛,在这三项赛事四川赛区复赛的9名特等奖中,我校共获得5项特等奖,成绩名列四川地区第一;四川大学大学英语语言技能竞赛外国语学院和教务处联合主办,至今已举办五届,每年都有四千余名学生积极参与,为学生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和能力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教学工作之余,我系教师加强专业科研,提高科研能力水平。近年来,发表数十篇CSSCI期刊文章,出版专著6部,获多项教育部、省级和校级项目的立项。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
评论:0
暂无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谩骂攻击
  • 其他
简章对比
· 最多添加10条
选择类型
最多对比10条
开始对比 清空所有简章
同级推荐
热门简章
侵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