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坐落于楚汉名城、屈贾之乡--中国长沙,驻湘江新区,倚岳襟湘,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杏林春暖、橘井泉香。现任党委书记。 院长为葛金文同志。 现有岳华、麓山、宁乡、望城四个院区,设有9个科研机构,拥有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1所大型三级甲等中西医结 合医院,拥有湖南省中医药科技发展总公司(全资)、湖南国华制药有限公司(控股)、湖南春光九汇现代中药有限公司(技术参股)3家企业。
我院前身为1957年3月创办的湖南中医药研究所,1962年更名为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 1984年更名为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1985年升格为湖南省人民政府直属的,计划、财政单列的 厅局级科研事业单位,2021年枫林宾馆并入。2022年,恢复独立建制,以“立规矩、定规划、调布 局、抓项目、实保障”十五字工作思路,开启了“在强国强省战略中有新担当、在农业现代化中有 新作为、在新型工业化中有新成果、在健康服务中有新贡献、在文化传承中有新发展”的“五有 玄惟求诚 同新索意新征程。 一个余甲子来,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数代研究院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铸就和光大了 “诚意 求索 惟新 玄同”这一院训精神。 我院坚持“四个面向”,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领跑湖南、辐射中部,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是新中国最是全国性中医药组织全国中医药科 研院所长联谊会发起机构、挂靠单位。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等学科特色鲜明,临床专科优势突出。
拥有湖南中医药界首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药超微粉体关键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承担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摸清全省4667种中药 资源,形成“湖南道地药材目录(第一批)”,打造中药种业创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开展湖湘中医药探源溯流,返本开新,创新马王堆医学研究成果传 承。先后获中医药行业全域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励370余项。 编写《中藏经校注》中藏经语译》《中医内科证治概要》《黄帝内经临证指要》中华肿瘤治疗大成》《湖南药物志》等著作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 学术进步的标志。1985年创办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游南中医杂志》。建成湖南省中医药信息平台、中医药传承创新知识共享平台等大数据科技信息服务平台。
我院着眼发挥中医药“三个作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医疗实力雄厚。1991年在中医临床研究所基础上成立附属医院,先后成为全国“十大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全省唯一的省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入选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项目建设单位,在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脑健康与认知障碍规范化诊疗,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疾病、脑病、老年病和骨病以及治未病、康复等方面享誉省内外。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防、治、康”全程抗 疫。先后获批国家卫健委援津巴布韦中医针灸人才培训、国家中医医疗队巡回医疗等项目,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交流合作。 我院汗重发挥中医药“五种资源”价值,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院地院企合作、“乡村振兴”和“三据”工作。与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侨联、邵阳市人民政府、九芝堂、古汉集团、方盛制药等多家机构达成战略合作。
我院形成了以硕士、博士后教育及师承为主要特色的教育教学体系。是国务院首批批准具有硕土学位授予权的中医药科研单位之一,2013年获 批全国博土后科研工作站,现已成为全省三家拥有独立招收资格的博土后科研工作站之一。系湖南省中医药高层次入才传承研修中心。有70余名博十生和硕士生导师,23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名湖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具有14个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1个全国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我院拥有一支国医大师领军、高层次人才娶隹的从湖湘山压“五女”山本巴甜才区任国医全国杰田卖顾突。 日重大有婴出卖麻专浓刘炳凡、欧阳錡“三老”肇始,到新时代湖南四位国医大师中刘祖贻、孙光荣、潘敏求新“三老”赓续,薪火相传、人才辈出,为打造中医药科技湘军、充沛创新动能,朝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 创新高地迈进提供了宝贵人才资源。现有在职职工14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专家220余人。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