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广州

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

为响应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立足南海开发与安全,面向极地与深远海,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于2017年正式成立,定位于珠海校区办学。秉承“逐梦海洋,装备筑路”的发展理念,学院矢志不渝建设海洋工程与技术领军人才的培养地、高端人才的聚集地、引领高端海洋装备发展的新高地和技术创新的策源地,以实现海洋装备通达海洋、驻留海洋、开发海洋、经营海洋的光荣使命。

学院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坚持“以才引才、引育并重”的工作思路,汇聚了一大批来自国内外海工领域的优秀人才,快速形成了一支高质量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71人,其中专职教师46人,包括教授11人,副教授29人,助理教授5人,讲师1人;博士后6人;专职研究人员1人;党政管理人员7人;实验技术人员6人;科研助理5人。教师中,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46人。

围绕“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围绕海洋安全和海洋牧场两大核心应用,重点建设“智慧船海工程、水声信息与海洋机器人工程、河口海岸与岛礁工程”三个学科方向,坚持“装备理论-装备技术-装备应用”相互驱动的发展思路。形成了以学科方向为基础、条件保障为支撑的教学研究部和保障部运行架构,组建形成多个颇具规模的科研团队,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国家海洋重大专项等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科研活力竞相迸发。

学院已建成一批高质量、现代化的本科教学实验室、科研团队实验室、“海路通”超算及拖曳水池等教学科研公共平台;同时,依托“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极地”号破冰船等大型科研平台,构建了“数值仿真-水池实验-近海海试-远海海试”四位一体的研究体系,形成中大海工独有的教学与研究特色。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落实本科生导师制,成立中山大学水下机器人研究学社,建设工程实训中心和学生创新实践作品展示空间,打造具有海工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学院设有海洋工程与技术本科专业(获批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声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河口海岸与岛礁工程)学术硕士培养专业,以及机械(船舶工程)、电子信息、土木水利(水利工程)专业硕士培养专业;设有海洋科学(物理海洋学)、力学(海洋工程装备)、电子信息和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博士培养专业。学院现有学生516人(本科生249人,研究生267人,其中硕士166人、博士101人),毕业生前往国内外一流大学深造,或进入船海领域大型国企、研究所等工业部门,广受行业好评。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
评论:0
暂无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谩骂攻击
  • 其他
简章对比
· 最多添加10条
选择类型
最多对比10条
开始对比 清空所有简章
同级推荐
热门简章
侵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