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中山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
理学院位于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成立于2021年2月。根据中山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理学院秉承“德才双修、顶天立地,知行合一、勇立潮头”的学院文化,开展“数学”和“物理学”两个一级学科建设,为深圳校区学科布局和发展提供支持,支撑伽马光子对撞机及综合粒子设施等大科学装置建设,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服务。
中山大学数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与教育部学科评估A类,学科历史追溯于数学系始建于1924年创校之初。理学院数学学科人才培养涵盖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数学与交叉学科(医学数学、数学生态学、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应用统计学、金融数学)等学科方向,其中重点开展应用数学、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个学科方向建设。
中山大学物理学科始建于1924年创校之初,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物理学科评级为A-并列全国第7位。理学院物理学学科人才培养涵盖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声学、光学、无线电物理、物理与交叉学科(医学物理、统计物理、核科学)等学科方向,其中重点开展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理论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和光学四个学科方向建设。
理学院秉持学校“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人才培养理念,设有本科专业“数学”和“物理学”;设有“数学”和“物理学”学术硕士培养点;并设有“数学”和“物理学”学术博士培养点。为数学和物理学人才发展提供优质学科平台,培养“强根基、善求索、勇创新、攀高峰”的卓越理学学子。
理学院践行“平台引才、事业聚才、产研育才”理念,求才若渴,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师资力量不断壮大。现有教职工47人,其中顾问教授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8人(包括1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位广东省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2人、正高级工程师1人,副教授13人,助理教授7人,专职科研人员(含博士后)3人,专业技术人员5人,党政管理人员7人。专任教师100%具有博士学位,海外教育工作经历教师占比50%。预计未来五年专任教师将达到100人规模,依托学术团队培养“数学”和“物理学”博士后及科研人员。
理学院致力于基础研究、应用交叉和科技研发并重,重视青年学者的成长发展,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为基础学科发展贡献一流成果。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3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立项3项,深圳市稳定支持计划项目1项。建院两年来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专著1部、专著章节2部;申请国家(含国际)发明专利10余项,获批专利4项。理学院在科研与教学实验设备的建设上进入快车道,完成120MeV直线型加速器、200TW激光器等采购工作,2023年底安装试运行。
理学院充分利用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优越条件,与美国、法国、瑞士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众多著名学府、学术机构(如ATLAS、AMS、BESI合作组合作组)和学者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关系。学院积极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正在建设中的直线型加速器将提供VHEE闪放治疗医学物理实验、电子束辐照材料、农业、医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超强场激光器将开展新加速原理、激光聚变中关键物理问题及激光等离子体不稳定性的深入研究。
理学院将继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聚焦主责主业,积极主动作为,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力争打造理学一流教育高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