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广州

大气科学学院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成立于2015年10月,其前身是1961年创办的中山大学地理学系气象学专业。1961年8月,中山大学地理学系首次招收海洋气象学专业本科生29名。

1979年,中山大学在地理学系气象学专业的基础上成立了气象学系,并开始招收天气动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6年,气象学系更名为大气科学系,增设了气候学硕士点和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本科专业。1998 年获得气象学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开始招收气象学博士研究生。2001年获得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硕士点,2002年开始招收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硕士研究生,2002年与广东省气象局合作开办防雷工程技术大专函授班,2009年获准设立气象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年获得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开始招收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博士研究生。2015年10月,中山大学整合原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的大气科学系与环境气象研究所、中山大学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地球气候与环境系统研究院等学科与科研机构,成立了现在的大气科学学院。

大气科学学院目前已建立完整的“本-硕-博”大气科学人才培养体系,共有两个本科专业、五个博士点与硕士点、五个学系;凝练出“陆面过程与天气、气候和环境”、 “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与冰冻圈科学”、 “泛南海地区大气海洋系统科学”、“粤港澳大湾区大气环境、南海及周边地区海陆相互作用研究”、 “空间与行星科学”等特色与优势方向,在大气科学界产生重要影响。截至2024年2月,学院有教职工197人,其中专任教师 108 人(教授41人,副教授63人,助理教授4人),包括中科院院士在内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49人次,全国气象教学名师与广东省教学名师各 1 人。其中,董文杰教授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其所带领的团队“集成地球系统模式工作室”被评为“2021年广东省教科文卫系统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杨崧教授团队2022年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学院建成了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卓越人才培养支撑系统,新建4个省部级研究平台、1个广东省大气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中国气象局签署合作协议(2020-2025),与三沙市合作建立三沙市戴永久院士工作站,与中山市合作建设气象观测基地;主持和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近40项,获得科研项目总经费超5亿元,入账经费将近5亿元,在《Nature》正刊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850篇,其中Nature正刊、Science或Nature子刊、Science Bulletin、PNAS、BAMS等23篇;建成高性能计算机实验室,积极参与国家超算中心“天河二号”、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的建设与应用,“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依托我院管理。

面向世界,着眼未来,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指引,大力推进一流的教学和科研平台建设,建设国内外一流的大气科学学院。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
评论:0
暂无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谩骂攻击
  • 其他
简章对比
· 最多添加10条
选择类型
最多对比10条
开始对比 清空所有简章
同级推荐
热门简章
侵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