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翻译学院
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自2005年成立以来,坚持立德树人,重视人才培养,结合外语学科的具体特点,努力培养“具有全球视域、中国立场、大文科知识结构、双外语运用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的新型外语人才。经过一系列教学改革,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已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外语人才。
学院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重点建设国别和区域研究方向,同时注重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外国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等方向的发展。欧洲研究中心、中东研究中心、拉美研究中心为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在此基础上,学院联合学校世界史、国际关系、哲学等学科,牵头申报并获批国内首个交叉学科一级学科区域国别学的博士学位点。学院目前在上述学科方向已形成稳定的研究团队,研究实力不断增强。
学院现有教职工90人左右,其中专任教师65名,含教授8名,副教授22名,近30%为外籍教师。学院积极从国内外引进高学历、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学院非常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与全球近50家大学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现已重启交换协议20余项。
学院现已建成完整的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本科专业包括英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俄语、朝鲜语,其中英语、阿拉伯语、俄语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朝鲜语、西班牙语为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硕士学位授权点包括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以及翻译专业硕士学位(英语笔译、英语口译)。学院招收外国语言文学学、区域国别学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
学院教学设施先进,现在拥有智能同声传译实验室、连续传译实验室、阿拉伯语语音室和朝鲜语语音室等实验室。
学院学术氛围浓厚,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很好的科研平台和条件。学院科研和人才培养特色明显,且影响不断扩大。学院连续8年举办粤港澳研究生学术交流周,活动获教育部港澳台办立项,得到了粤港澳及全国各高校研究生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2019年发起成立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院系联盟并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别区域演讲比赛。学院每年还主办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文学与文化研究、国别与区域问题研究等学科领域的学术会议,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提升。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