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96人,专任教师74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海外留学背景38人,博导10人,教授30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民委领军人才、国家民委教学名师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27人次,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学术造诣深的教师队伍。
学院拥有13000平方米的科技综合楼,省部级创新群体或团队6个,建有催化转化与能源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催化材料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2011计划湖北省催化材料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新材料产业能源/环境催化材料技术创新基地、能源高分子材料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超支化聚合物合成与应用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平台6个,校企共建技术研发中心10余个,STEM、TEM、SEM、XPS等先进仪器设备总值超1亿元,为我院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教学科研成果丰硕,社会服务能力强。获第八届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2项、国家民委系统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3项、全国十佳科普使者、湖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湖北青年教学能手、国家民委教学标兵等荣誉10余次。近5年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前期专项等国家级项目70余项,科研经费近亿元。在Nat Commun、Nat Sustain、Sci Adv、JACS、Angew Chem、PNAS、Chem Soc Rev、Prog Mater Sci、Acc Chem Re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0余篇。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获授权国际发明专利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已转化应用10余项,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效益,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在能源催化、新能源材料、超支化聚合物等方向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和优势。
重视对外交流,促进国际合作。学院与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每年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来学院做学术报告40余次。
学生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创办以来,已为民族地区和相关行业培养7000余名学生,涌现出向文胜、张建华、张耀斌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或教育部长江学者,培养了卞平官、常怀春、祝方猛等一批上市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以及袁东升、黄斌等一批扎根民族地区的公务员。本科生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5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30余项;学生荣获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湖北省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湖北省化学化工创新成果报告会优秀成果奖、挑战杯等国家级、省级奖项100余项;学生考研录取率在38%-43%,位居全校前茅。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