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河南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12年,时为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图书室。之后随着学校的发展壮大,先后易名为中州大学(1923)、河南中山大学(1927)、省立河南大学(1930)、国立河南大学(1942)、河南大学(1949)、河南师范学院(1953)、开封师范学院(1956)、河南师范大学(1978)图书馆等。1984年5月恢复河南大学图书馆名称。2000年7月,原河南大学、开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为新的河南大学。河南大学图书馆伴随着学校的发展壮大,已经走过了百余年的风雨历程,建国前的37年,历经战乱磨难、步履维艰,直到建国初期,藏书仅15万余册。建国后的半个多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图书馆也遇到了发展的大好时机,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图书馆人的不懈努力,图书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目前,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6.5万㎡,其中明伦校区图书馆18248㎡,金明校区图书馆 47500㎡,郑州校区图书馆目前正在规划建设中,目前设置有郑州校区读者服务部,面积约600平方米,为郑州校区师生提供借阅和查询文献资源服务。图书馆现有各类文献资源总量1108.6万册件,其中纸质图书416万册件(含线装古籍20.51万册,外文19.9万余册,报刊合订本51万余册,缩微、声像、光盘资料1.7万多件),电子图书692.6万余册,中外文数据库178个,另有部分书法字画、金石拓片等特种文献,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并重的、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并存的文献收藏体系。
河南大学图书馆内部机构设置为“六部三室一中心”,流通部、阅览部、期刊部、技术部、信息部、特藏部、党政办公室、科研与学科建设研究室、文献信息检索课教研室和采编中心。截至2021年12月,图书馆实有工作人员116人,其中副高级以上人员26人,馆员72人;博士13人、硕士49人。
图书资料是大学建设和发展的标志,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基础之一。百余年来,图书馆在配合学校的学科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人文社科方面的文献资料,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馆藏优势:河南地方史志较为丰富;大型古籍丛书基本齐全;珍本孤本稿本钞本颇具特色,如明钞本成化《河南总志》、明刻本嘉靖《河南通志》等为大陆唯一,稿本《东京志略》、《汴梁水灾纪略》《芸晖书屋笔记》弥足珍贵,有21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近年来整理出版的《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禁毁书丛刊》、《四库未收书辑刊》等共5203册,收录古典文献14329种,本馆已收藏齐全,形成系列。河南大学位于“宋代古都”之上,广泛搜集宋代文献和相关研究成果,建设“宋代文献中心”一直是图书馆努力的目标。近年来,根据学校学科、专业建设长远规划,除了继续保持对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中国古代史等专业文献的有效保障外,不断强化理工科文献的收藏力度。形成了一个以服务“双一流”建设为主线、文理并重的文献信息收藏体系。悠久的历史造就了淳朴的馆风,百余年来 ,一代代图书馆人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任劳任怨,为河南大学以及河南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服务方式与服务特色。
一、读者服务
图书馆现设有读者服务窗口24个,阅览座位约5000个。每周开放105小时,日均入馆6000余人次,为全校近6万多名师生及社会读者提供书刊的借阅、科技查新、查收查引、论文查重、知识检索、网上查询及文献的传递、复制、扫面、装订、摄影、缩微等多种服务。
在提供常规服务的同时,图书馆持续开展新书展和主题书展、读书征文、专家报告会、青年学子晨读、宋词雅韵知识竞赛、书法比赛、国学知识竞赛、图书展销、读书标兵读者之星评选以及资源推介等活动,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和途径,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荣获了“全民阅读示范基地”、“全民阅读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二、科技查新和知识产权服务
2014年11月,河南大学获批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Z16),为社会提供查收、查引、查重和查新业务,同时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创新开展学科评价、专利信息服务等工作。2019年9月成立河南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2020年7月获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开展知识产权相关研究与服务工作,为知识产权日常管理、重大事务、重大决策提供服务支撑;开展专利导航、专利挖掘等工作,为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提供知识产权服务支持;多方式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加强知识产权素养教育和宣讲普及,不断提升我校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古籍保护
图书馆设置有河南大学古籍修复中心,开展民国、线装图书修复工作。近年来,不断推进古籍数字化,整理馆藏历史图片、老照片1422种;编辑核校出版《中国古籍珍本丛刊·河南大学卷》(38种60册);编辑核校出版《河南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14种32册);完成《河南大学图书馆馆藏善本图录》、《河南大学图书馆馆藏书画碑帖珍品图录》书稿编校工作;普查民国法律文献,完成民国时期法律文献图录编撰方案;协作中国金石数据库公司完成“河南大学馆藏金石拓本数据库”等,在古籍保护、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自动化建设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学校投入大量经费用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先后建设完成自助借还系统、门禁系统、监控系统、无线网络覆盖系统,更换文献管理系统、服务器虚拟化、模块化机房建设,图书馆空间预约系统(包括座位预约和研修间预约)等,彻底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管理与服务模式,使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发展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五、科研和学科建设
2006年,河南大学文献信息研究所成立,成立研究团队,从事图书情报文献学研究,产生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促进了河南大学图书情报事业发展,文献信息研究所始终保持在河南大学重点研究机构行列;2012年,河南大学文献信息学硕士点获批,2014年开始招生,已经有5名研究生毕业,现有10研究生接受培养;2012年,河南大学图书馆学获批为河南省第八批重点学科二级学科,2016年考评结果为合格;2017年12月,河南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获批成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2020年8月通过中期考核。2021年7月,教育部授予河南大学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点,预计2022年12月开始招生。
近年来,鉴于图书馆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得到有关部门的大力表彰。图书馆先后被评为全国“全民阅读活动”十佳先进单位、全民阅读示范基地、全国高校先进图书馆、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河南省高校自动化技术应用先进单位、河南省高校“阅读文化典籍,建设书香校园”先进单位、开封市为人师表先进集体、开封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多人被授予全国高校图书馆先进个人、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文明教师”和开封市“劳动模范”称号。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