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
文学院创建于1958年,其始为文史科。1960年更名为中文系,2003年更名为中文与新闻传播系。2006年4月更名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1年6月更名为文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留学生、本科生1700余人。
学院本硕办学层次,学科专业较强。现有中国语言文学和国际中文教育2个一级学科,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公费师范)、汉语国际教育(师范)3个本科专业,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硕士、艺术硕士(戏曲编剧)二级学科硕士点等4个硕士点。2020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学院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人数占教师总数的54%,博士教师人数占教师总数的50%。获评全国优秀教师1人,江西省“金牌教授”2人,江西省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江西省第二届“学生心中好老师”1人,江西省“赣鄱先锋”2人,江西省“最美辅导员”1人、“最美辅导员提名”1人,江西省高水平本科课程群教学团队1个。
学院重视教学工作,教学质量显著。近5年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获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优秀案例1项;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7项,其中基础教育教学特等奖1项;获江西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学院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江西省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育人共享计划立项课程2门。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大奖赛、“华文杯”全国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大赛、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等赛事中,累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300余项。
学院科研氛围浓厚,科研成果突出。拥有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江西省王阳明研究中心、江西省王阳明研究会、江西省中国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研究中心、江西省文艺学会易堂九子研究专业委员会等省级科研平台4个。近五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年度项目20余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6项,国家语委项目6项,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大攻关项目1项,其他省级以上各类课题110余项;发表权威期刊论文1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获省级以上社会科学成果奖7项。
学院重视开放办学,合作办学增强。依托江西省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基地,国学研究院等基地,积极为地方基础教育和乡村振兴发展服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办学与交流,与韩国大田大学、泰国曼颂德·昭帕亚皇家师范大学、华侨崇圣大学、东亚大学、乌克兰卢甘斯克达拉斯——舍甫琴科国立师范大学等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已培养留学生53名。
目前,全院上下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学校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部署要求,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和赣师人特有的“精气神”,深入实施“学术立校、特色发展、开放合作”三大战略,全面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高水平师范大学而不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