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学院
水产学院是在1958年创建的工业捕鱼教研组、生物养殖教研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与特色学院,至今已有近70年的办学历史。围绕水产经济的发展、水产品供应的保障和水产科技的进步,几代人扎根海岛、辛勤耕耘、几度沧桑、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在渔具力学、渔网制作与裁剪工艺等渔具革新应用技术,渔业资源生物学、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及渔业管理技术,水产苗种培育与养殖技术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和培养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为浙江省乃至全国海洋渔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创新和高水平人才保障。
学科建设
学院注重学科建设,已建成捕捞学、水产养殖、渔业资源等完整的二级学科体系,1996年捕捞学被列为浙江省重点学科,2008年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被列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2016年水产学列入省一流学科(A类)。现有1个省一流学科A类(水产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海洋渔业装备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设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水产),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捕捞学、水产养殖、渔业资源),1个农业硕士渔业发展领域,具有水产一级学科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权。
师资队伍
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现有教职工89人,其中专任老师67人,教授12人,副教授19人,87%以上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另有11名国内外知名专家聘为客座教授。现拥有1个省级教学团队(海洋渔业类课程群教学团队)、1个省高校创新团队(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创新团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浙江省钱江学者2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7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浙江省级优秀教师2人,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6人。
人才培养
学院注重人才培养质量,按照“精神成人,专业成才”、“合格+特长”的模式培养人才,学生在创新创业、学科竞赛、文化竞赛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2018年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赛全国银奖,在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荣获金奖,在2013年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二等奖。近三年学生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163篇,授权专利13项,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左右,本科毕业生读研率保持在50%左右,为浙江省乃至全国海洋捕捞、水产养殖及其衍生产业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人才,为海洋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学院注重人才培养质量,按照“精神成人,专业成才”、“合格+特长”的模式培养人才,学生在创新创业、学科竞赛、文化竞赛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在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荣获金奖,在2013年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二等奖。近三年学生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163篇,授权专利13项,毕业生读研率保持在25%以上,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5%左右,为浙江省乃至全国海洋捕捞、水产养殖及其衍生产业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人才,为海洋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