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于2000年由学校按照“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整体定位而设立,法学院成立以来,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在人才培养方面,实现了从单一法学教育向法学与知识产权两个本科专业、从单一的本科教育向本科与研究生两个层次的跨越;同时,学院在朝晖校区和屏峰校区分别开设了法学和知识产权两个本科专业的双学位班,为其他专业的本科生提供了系统学习法学和知识产权专业知识并取得相应学士学位的机会。在校生规模900余人,其中研究生50人。
浙江工业大学是一所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同建设的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始建于1953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创立的浙江中等工业学堂),经过几代工大人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奋斗,学校已发展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稳居全国高校百强行列。 [1]2010年,浙江工业大学暑期中层干部会议就进一步凝练办学特色、凝聚发展共识,梳理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加快推进学校新的跨越式发展,实现把学校办成“区域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新的办学目标形成了广泛的共识。
学院有专任教师6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34人,高级职称所占比例为64.62%;专任教师中有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6名,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硕士生导师23名,在全国性学术团体中担任理事18名。具有法律实践经验的59人,占专任教师比例的90%。
学科专业建设与法学研究方面,法学院设有知识产权、理论法学、刑事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和国际法学等学科,学院拥有浙江省唯一的省级刑法学重点学科,民商法(知识产权)和诉讼法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
学院设有法学硕士学位点和法律硕士(JM)专业学位点,法学专业是浙江工业大学重点专业,知识产权专业是全国5家经教育部批准特设的专业之一。
2009年以来,法学院共获得法学类国家社科规划办、教育部、司法部、省社科规划办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0多项,在法律类权威和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20多部。
我院与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杭州市人民检察院、丽水市人民检察院等10余家司法机关合作,共同完成课题研究20项,在刑事法学、知识产权、民商法学、诉讼法学和国际法学等方面具有较高研究水平,在刑事与民事司法改革、知识产权诉讼、刑民交叉、行刑交叉等研究领域已形成鲜明研究特色,在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
学院每年公开出版一本《浙江法治评论》,融汇了浙江法学学者和法学实践者的法律思想、理论创新和工作创新,在浙江司法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