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药过程控制与智能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享有“中国高等中医教育摇篮”美誉的南京中医药大学已被教育部遴选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作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长期建设的中药学得到了更为长足的发展。“中药品质与效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以下简称“实验室”)正是依托这一学科优势筹建的,其间还整合了“方剂研究”、“中药炮制”、“中药药效与安全性评价”和“方剂高技术研究”等四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的相关特色与基础。2016年12月,经江苏省教育厅审批立项建设。
实验室瞄准中药品质与效能研究领域的前沿,针对国家和地方的重大需求,着力开展以提升中医药学理论科技内涵、发掘新药创制源头分子为目标的多学科集成研究。实验室以中药品质和效能研究为主线,采用从基础研究到应用转化研究,再到新药创制的基本策略。近几年重点开展:(1)中药品质的物质基础和决定要素研究,(2)中药效能的作用靶标与分子机制研究,(3)天然探针分子的化学生物学规律诠释,(4)中药特殊效能指导下的新药创制。
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51人,高级职称人员占80%以上。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1人,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4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8人,15人担任国家一级学会理事及二级学会副主任以上职务。
实验室建有五个技术平台:(1)分析技术平台,主要开展中药品质相关物质的分析与鉴定;(2)化学研究平台,主要开展中药成分的化学挖掘,及其效能分子的合成和结构修饰;(3)药理研究平台,主要开展效能分子的作用机制与靶点研究;(4)细胞技术平台,主要从事细胞筛选评价和干细胞诱导分化调控研究;(5)微生物研究平台,主攻中药材共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及中药效能分子与肠道菌的相互作用研究。
实验室成员现承担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重点项目等科技项目,并在药物化学、中药炮制、方剂研究、新药筛选和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2017年1月至今,新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2人入选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发表SCI论文33篇(影响因子6分以上9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2项,新药临床批件1项。
实验室按照“开放、流动、联合、竞争”运行机制,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2017年主办了第三届中意活性天然产物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西悉尼大学和墨尔本理工大学等建立了联合研究所;实验室设立对外开放课题,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研究人员共同开展合作研究,并邀请多名国内外知名教授讲学和互访,不断加强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