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海淀区

体育部

体育部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二级教学单位,负责全校学生的体育课教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以及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等工作。

目前,体育部共有教职工4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2人,讲师8人,行政管理人员6人。

体育贡献

在75年来的办学实践中,人民大学坚持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光荣传统,不仅在开创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进程中发挥了引领作用,也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民族体育的振兴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现代体育高等教育事业的开创者。早在《陕北公学简章》中就已载明如何开展体育工作。从华北联大体育教研室开始,田晖、时万咸、宋瑞庭、李洲、马绍周等多位教授为新中国大学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于建国初期首创的三段式体育教学法成为全国学习的典范。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杰出体育人才的培养者。被誉为“中国田径之父”的国家田径队总教练黄健曾担任人大体育教师,学校还自主培养并对外输送了刘铁、杨峰等著名教练,培养了著名太极拳大师李德印、CUBA之父龚培山等专项体育人才。

中国人民大学还是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领航者。2000年成立的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中心,被誉为“北京奥运会筹备工作最得力的助手和最有力的参谋”,曾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称号,是受表彰集体中唯一一所为奥运会提供学术研究成果和智力支持的高校科研机构。学校体育教师连续多年参与“奥运争光”项目,为国家队提供专业的科技服务。

中国人民大学更是国际体育交流的推动者。2007年,已故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被学校聘为名誉教授。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也与人民大学有着深厚的情谊。2012年10月2日至4日,学校有幸邀请国际奥委会委员张雄、国际冰球联合会主席René Fasel、国际篮球联合会秘书长Patrick BAUMANN、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会主席Richard Kevan GOSPER 4名国际奥委会资深委员出席首届体育文化节,并聘请他们为名誉教授。

人才培养

中国人民大学高度重视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学校提出了“思想坚定、体魄强健、人格完善”的人才培养要求和“人人参与,共同分享”的体育工作基本目标,并明确将“一拳一泳”列入人才培养路线图。

学校希望通过繁荣和发展大学体育,使学生都能在训练场上流过汗,在比赛场上较过劲,在运动队里与队友分享过苦和乐,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锻炼学生团结拼搏的意志品质,使学生成长为未来的栋梁之才。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
评论:0
暂无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谩骂攻击
  • 其他
简章对比
· 最多添加10条
选择类型
最多对比10条
开始对比 清空所有简章
同级推荐
热门简章
侵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