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学院正式成立于2024年7月,前身是2005年成立的物理学系,是中国人民大学为进一步推动物理学科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科技强国建设、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原物理学系基础上组建起来的研究型物理学院。物理学院以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为己任,运行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教学条件优良,科研能力卓越,国际交流活跃,是国内国际知名高校物理学专业院系中的后起之秀。
学术成就
物理学院现有物理学、材料物理2个本科专业,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物理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及相应硕士点。2020年,物理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科研平台
物理学院现有“量子态构筑与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光电功能材料与微纳器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中子散射重点实验室”和中国人民大学“量子物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拥有较为完备的高端谱学设备、先进量子物理平台包括离子阱和具有计算峰值达百万亿次的高性能计算平台等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平台,还拥有材料制备、物性表征和调控等方面的多套设备构成的公共测试平台,具备“先进计算-样品制备-材料表征-物态研究”的全链条研究实验仪器设备,为科研和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师资队伍
物理学院拥有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源结构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合理的治学严谨、思想活跃的学术队伍。截至2024年9月,拥有专任教师45人,包括教授24人、副教授17人、讲师4人。其中,国家高层次人才获选者13人。全部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并毕业于国内外一流大学,其中8人具有境外博士学位,90%以上的专任教师90%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海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1年以上科研经历。
人才培养
自建系以来,累计培养毕业生916人,其中本科毕业生571人、硕士毕业生197人、博士毕业生148人。人才培养质量高,立德树人成效显著,毕业生主要去向为重点院校、科研单位和重点企业,多名毕业生目前在国内外知名院校任职。现有在校本科生121名,研究生196名。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