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学院
学院发展定位以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秉承“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育人理念,以全面提高建筑工程领域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点,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力学与土木水利学科群建设水平为突破口,努力强化服务社会的功能。
一、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地区经济重点需求为指针,促进传统学科高新化、新兴学科强势化。与产业链紧密结合,形成优势学科和相对弱势学科互融共进的学科群融入社会发展进程,紧盯建筑工程领域国家战略需求,通过“十四五”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到2025年,学院的整体水平、综合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有较大提升。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造就学术领军人物和积聚创新团队、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服务国家与黑龙江重大战略需求等方面有所突破,学院的声誉与影响力显著提升,在服务和融入学校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推动和促进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奋力谱写全面建设具有哈理工特色的建筑工程学院新篇章。二、学院发展历史我院学科专业在我校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见图1),于2005年重新建院。图1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学科在我校历史沿革2005至今,学院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发展阶段是探索阶段(“十一五”期间),教师队伍短缺,三个专业加起来只有十几名专职教师且主要是原来我校力学基础部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聘请了哈工大、
黑工程、林大教师来学院授课,学院院长及土木工程、建筑学两个系系主任由哈工大老师兼任。第二个阶段是逐渐完善阶段(“十二五”期间),学院有了明确发展思路、办学目标、专业定位。老师们站稳讲台,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全院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标志性的成就:2013年成为省重点学科群成员单位,2015年成为黑龙江省首批国家级培育2011协同创新中心参与单位;校把矿业工程划给我院,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点申报通过。第三个阶段是扎根阶段(“十三五”期间),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点及力学一级硕士点开始建设;这一阶段也是爬坡过坎期:工程教育认证,双万工程建设、学科合格评估,第五轮评估等对学院建设来说即是机遇亦是挑战。三、学院发展现状我院现有教职工93人,专任教师79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31人。学院现有研究生导师26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6人、一级注册结构师2人,具有注册资质的双师型教师占32%,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占70%以上。以院训“尚德博学、筑梦善建”为引领,学院通过“筑梦下午茶”“筑梦.云就业”“筑梦.云校庆”、“筑梦.新征程”等系列活动凝聚学院建设力量,通过“水滴计划”、“百川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强学风建设。机关支部、土木支部、力学支部先后获得校优秀党支部称号;优秀教师和各类人才不断涌现,有黑龙江省优秀教师1人、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黑龙江省师德先进“十佳标兵”1人、黑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2人。我院现设有建筑学、土木工程(包含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两个方向)、工程力学三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专业为省一流建设专业、建筑学、工程力学为校一流建设专业。学院拥有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复合材料、工程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建筑画室、建筑物理等专业实验室23个,各类专业教室17间、计算机房1间,总计3100平方米;建立实习实训基地33个,其中包括中国建筑、中国铁路、中国交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省建筑设计院、黑龙江省建设集团等知名企业。我院本科生就业率一直位于学校前列,研究生有毕业生以来100%就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好、就业渠道宽,社会及用人单位评价高。2005年重新建院以来,在学校支持下学科发展较快(见图2),现有力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土木水利专业硕士点,力学学术硕士点2020年7月通过专项评估,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点2018年9月通过合格评估,成绩为优秀,2019年5月调整为土木水利专业硕士点。拥有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黑龙江省增材制造创新团队;拥有“土木工程防灾研究中心”、“高性能材料与结构研究中心”、“建筑与规划研究所”等3个校级研究机构。图2建筑工程学院学科主要发展历程我院是教育部“寒区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先进制造智能化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参与建设单位、是我校国防特色学科的建设单位、是省级重点学科群“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学科群”、黑龙江省首批国家级培育2011协同创新中心“寒区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参与单位。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