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
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始建于2000年,学院现有5个本科专业(6个方向)招生,即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创意设计产业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设计、绘画、音乐表演。其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绘画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拥有设计、美术与书法、音乐等3个一级学科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包含视觉传达与数字艺术、时尚产品等10个研究领域)和艺术传播硕士学位授予权。2023年与哈尔滨创意设计中心(HDC)、深圳设计协会联合建立共建、共管、共享的“黑龙江大学创意设计产业学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集中了一批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高校的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艺术家和优秀青年师资力量,部分教师留学、访学意大利、俄罗斯等著名高等艺术学府,拥有良好的国际合作和交流能力。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7人,教授10人,副教授31人 ,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教师71人,形成了一支学缘结构优化、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突出的学术队伍。
学院教师积极承担社会兼职,在国家级、省级行业协会担任主席、主任等重要职务。近十年,学院获批项目150余项,获批国家艺术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等国家项目多项,获批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省博士后启动基金等项目20余项,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16部。学院师生的实践创作作品获得国内外各类等级奖项600余项。
学院现拥有16700平方米的教学楼,融合多学科的学术环境,围绕创意设计产业、冰雪产业、数字产业,确立了“数字技术”、“交叉融合”、“寒地文化”三个办学特色。结合传统艺术工作室,深入实施学科专业一体化实验室共享平台建设,2022年整合冰雪文化艺术研究中心、黑龙江非物质文化传承体验区、数字化艺术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学-哥本哈根皮草实验室(国际合作实验室)、教育部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数字化艺术科学重点实验室(交叉学科实验室),成立“数字化创意设计艺术实验中心”,中心下设4个教学平台,15个实验室,89个实验分室与工作室。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学术论坛和教育教学研讨交流,连续多年举办中韩设计交流展;与丹麦、荷兰、法国、美国、香港的名校建立专业互访关系;与丹麦哥本哈根皮草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国际合作人才培养计划;连续承接教育部中俄艺术大师班专项委托项目。
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与KC皮草、安踏、热风、波司登、顾家家居等30余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利用校企合作项目培育跨学科、教学科研一体化新产业专业,将专业集群发展建在产业集群上,通过专业学科一体化内涵质量与外延平台建设,开展设计教学改革,服务社会数字化创意设计新需求。
学院已向社会输送相关艺术人才5000余人。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的肯定与好评。学院众多毕业生被中建、中铁、东道、正邦、网易、腾讯、阿里巴巴、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歌剧院、中央民族乐团、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台等知名企事业单位优先录用。每年近20%(含5%的保送生)的毕业生升学,保送或考取到本校以及国内外专业类院校进一步深造。
学院注重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强调“教学、研究、创作 (展演) 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探求分析国内外艺术专业发展的潮流与趋势,并围绕综合性大学艺术类专业的特性,积极探索艺术与文理外重点学科的有机交叉结合,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侧重发展特色学科、新兴学科和跨专业设置的学科,构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地方综合性大学艺术教学体系,艺术学院坚持综合性、地方性、应用性的办学原则,结合地域特色构建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专业体系,力争更好的培养出具备国际文化视野、跨学科思维意识、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