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程学院
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是由1958年建立的物理系和1985年成立的黑龙江大学应用数学研究所发展而来。1993年在物理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信息与电子科学系;1996年在应用数学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动控制与系统科学系,1997年更名为自动化系。2000年1月信息与电子科学系 (含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和自动化系(自动化专业) 合并成立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历经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设有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和自动化6个本科专业,以及电工电子基础实验中心。通信工程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在校本科生近3000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600余人。
学院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涵盖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具有电子信息(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电子信息(集成电路工程)、电子信息(控制工程)、电子信息(光电信息工程)4个专业硕士领域建设;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省级重点学科。
学院现有教职工12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79人,正教授26人、副教授44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73人。学院拥有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龙江学者特聘教授、省杰青、青年龙江学者、省新世纪优秀人才、省优青、哈尔滨市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等一批优秀人才。建设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3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建设有3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创新团队、1个省高校创新团队。
学院现有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黑龙江省信息融合估计与检测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超构材料物理与器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微纳敏感器件与系统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物联网感知层与传感网络工程技术中心,黑龙江省科技厅物联网感知层及传感网终关键技术创新平台,黑龙江省高校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高校电子与信息工程研究生基地。学院具备良好的实验条件,科研实验室面积6000平方米,设备7000余万元,能够为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近五年,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科研经费6000余万元,在Automatica、Information Fusion、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等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0余篇。获得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奖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学高校科技奖二等奖1项,哈尔滨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转化30余项。获发明专利100余项。
学院以培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应用研究型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紧扣国家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战略,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院在北京、上海、江苏、杭州、吉林、哈尔滨等地建有多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近五年荣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级金奖1项,省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39项,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网络安全大赛、“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华大九天杯”大学生集成电路设计大赛、机甲大师大赛等专业类大赛500余项,极大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
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曾连续五年获黑龙江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院众多毕业生被中铁、中交、中国移动、联通、中国电信、TCL、天马微电子、字节跳动、华勤通讯等知名企业优先录用。每年有近20%(含5%左右的保送生)以上的毕业生升学,保送或考取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东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和黑龙江大学等高校,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及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