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 沈阳

药学院

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其前身为1973年成立的辽宁中医学院中药系,2002年更名为药学院,2006年搬迁至大连办学。

药学院拥有中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生药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生药学、药理学、中药学3个硕士点,其中中药学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还拥有中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个。

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73年到1982年)--------中药系的建立和曲折发展

1973年3月,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前身中药系建立,它的雏形可追溯至六十年代初建立的中医系培训班。当时共有教师43人,其中专任教师28人,教学辅助人员11人,行政管理人员4人。余立任书记兼主任,负责全面工作,朱永贵、张文义、贺橖任副主任,分别负责行政及教学等工作。中药系正式宣布成立时,人员分为3大部分,即制剂(含药理、拉丁文)、植化(含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鉴定(含炮制、植物、栽培)。1973年下半年,30名大专、118名中专工农兵学员入校,为了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学科进行细化,分别成立8个教研室,分别是:制剂教研室、炮制教研室、鉴定教研室、植物教研室、栽培教研室、分析教研室、有机教研室和药理教研室。

由于当时受到“文革”左倾思潮的影响,在1973—1976年之间,学校只能招收工农兵学员。4年里,共招收大中专工农兵学员479人。

在1974、1975年左右,中药系成立革命领导小组负责全系工作,组长由余立担任,副组长由王玉珍担任,成员有朱永贵、贺橖等人。

1976年6月至1978年1月,在张霁中担任辽宁中医学院党委书记期间,对班子进行调整,当时中药系与东陵药材研究所合并,成立系革命领导小组。系下设一个研究所即东陵药材研究所和两个科:科教科和政工科。

1977年,全国高考制度恢复,辽宁中医学院学院中药系迎来了高考后的第一届学生。

1978年1月,中药系取消革命领导小组,恢复系主任建制,东陵药材所从中药系分离出来,独立建制,中药系取消两个科的设置,成立系办公室。

1980年左右,余立、谢振山同志先后调走,方树文同志调任中药系党总支书记兼系主任,王敬贤同志调任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有苏丛林、朱永贵、贺橖,班子成员仍是5人。

1982年左右,方树文同志调出中药系,张维民同志调来担任中药系党总支书记。在学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以后,各系部也实行党政分开。中药系的行政工作在党总支监督下进行,为加强行政领导,1982年学院任命袁昌鲁同志为中药系第一副主任,两年后为主任,主持中药系行政工作,党总支书记张维民同志调出,王敬贤担任总支书记。

第二阶段(1982年到2003年)--------深化改革与快速发展

1982年,中药系决定成立中药学专业英语班,聘请外教上课,并从本年开始招生,学制5年,第一年强化英语教学,老师们积极参与英语教材的编写。年末,学校将基础部药理教研室、化学教研室调整并入中药系。从1982年开始,中药系开始招收研究生,袁昌鲁教授、杨松松教授以及王义明教授是中药系第一批研究生导师。

1983年,中药系为了适应教学需要在原来3个教研室的基础上,逐步分化、调整,最后形成植化、鉴别、炮制、制剂、栽培、化学、植物、药理等8个教研室,理顺了本科教学课程之间的关系,完善了中药系的教学体系。

1985年,设立了中药制药专业。中药系成立了中药研究室,以沙明为负责人,研究室成立以后陆续补充一些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先进的仪器设备,对外服务开始活跃,为国内各地药厂做了大量的技术服务工作,提高了中药系的知名度,也增加了收入。

1986年,中药系设立生药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开始大量招收硕士研究生,此后陆续有鉴别、炮制等教研室在生药学硕士点招生。1995年中药系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建立本科毕业专题制度。将第八学期原来的外出实习改变为专题作业,这一举措对提高教研室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化,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注重师资培养,制定培养计划。中药系选择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分别送到国内名校进修学习,这些教师如沙明、刘珂、王冰等人都作出了突出的成绩。

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先后请国内著名教授如沈阳药学院姚新生教授来中药系讲学。还先后和法国、日本等学者进行过多次学术交流。召开了全国药理学术会议。主持辽宁省高考化学评卷工作多年。

建立中药标本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起了在全国影响很大的中药标本室,前后有几百次外宾前来参观。

第三阶段(2003年至今)-------跨越式大发展

2004年,《中药鉴定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药剂教研室与炮制教研室联合申报的中药制药实验室,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实验室。

2005年,药学院成功申报中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成功申报中药学辽宁省重点学科。

2006年,药学专业近千名学生正式进驻大连校区。辽宁中医药大学大连校区(产学研基地)落成庆典在大连新校区内隆重举行。《中药炮制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

2007年,大连校区召开首届毕业生毕业典礼。药学院获得学校先进集体称号。成功申报中药学博士后工作站。

2008年,贾天柱教授任主编的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中药炮制学》(上海科技出版社)编写工作完成,同年出版发行。

2009年,《药用植物学》获省级精品课称号。中药鉴定学教学团队获省级教学团队称号。中医功能食品实验室成功申报中央与地方优势特色共建实验室项目,获资助200万元。

2010年,中药炮制实验室获得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2011年,中药学专业顺利通过了学校专业基础建设认证工作。修订了中药学专业、药学专业、药物制剂专业、制药工程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药炮制学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制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2012年,主编出版了《中药鉴定学》、《药事管理学》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新增2个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院规模

按照学校建设“国内、国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要求,药学院2006年8月由沈阳迁至大连。药学院由搬迁大连的43人发展到现有教职工97人,其中教师72人,实验技术人员15人,行政人员10人;具有博士学位41人,在读博士13人;教授16人,副教授24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24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

药学院现设有基础化学、药理学、中药化学、药用植物、中药鉴定、中药炮制、药物分析、药物制剂、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综合基础等十一个教研室和一个实验教学中心,药学院还设有一个中药研究所和分析测试中心。

学科分类

药学院拥有中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生药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生药学、药理学、中药学3个硕士点,其中中药学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还拥有中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个。中药鉴定和中药炮制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是辽宁省优势特色学科和高水平重点学科,中药学和生药学是辽宁省重点学科。

学院成就

近年来,药学院先后承担国家重大攻关课题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十余项,包括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项,其中贾天柱教授负责的“中药饮片炮制技术及相关设备研究”是全国课题组的总牵头人。正在承担的各级各类科技课题共计42项,经费资助达1700多万元,包括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候选药物2项,国家973项目子课题1项,科技部行业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5项。

药学院承担并结题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省科技进步奖多项。主编出版专著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200余篇,其中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际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药学院近年来国内外影响不断扩大,先后组织召开过全国微量元素学术研讨会、全国中药鉴定及标本馆学术会议等,多名优秀教师应邀到世界及全国各地做学术报告,我们还邀请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我院讲学,日本富山大学、日本岐阜药科大学、德国波恩大学都有知名教授来我院做过高水平的学术报告。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
评论:0
暂无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谩骂攻击
  • 其他

热门学院

0 次浏览
0 次浏览
0 次浏览
0 次浏览
0 次浏览

资讯排名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40000-52125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8:00-24:00
简章对比
· 最多添加10条
选择类型
最多对比10条
开始对比 清空所有简章
同级推荐
热门简章
侵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