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锦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的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其前身为始建于 1958 年的锦州医学院马列教研室,1987年改名为锦州医学院社会科学教研部,2001 年发展为锦州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2009 年 4 月,根据国家和辽宁省文件精神,成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2014 年 12 月,根据学校事业发展和实际工作需要,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按照教学科研的需要,设立了六个教研室、一个研究中心和三个科研创新团队。即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 6个教研室。1 个研究中心: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三个科研创新团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研究团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健康中国研究团队和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研究团队。
学院拥有结构较为合理、学历层次高、教学经验丰富,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 42 人,专任教师 37 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 13 人,讲师 15 人,教师中有博士 12 名,在读博士4 人,硕士 26 人。拥有硕士生导师 15 人。其中,国家级专业委员会吊分理事玉家级子工中广有政付快束合询一家2人,辽宁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库专家 2 人,辽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学科评审组专家 2 人,辽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专家 1人,省级研究会副会长 2 人,省级研究会常务理事 3 人,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带头人 1人,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 2 人,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 2 人,辽宁省普通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2 人,辽宁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 1个。学院主要承担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原理 2 个硕士点的研究生专业课的教学与培养工作。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在教学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出发,积极探讨专题式教学的理论课堂、菜单式教学的实践课堂与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微课堂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方法。进一步完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三个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改革的不断探索,教学质量不断提高。5 名教师荣获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赛一等奖;2 名教师在锦州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6 名教师荣获"辽宁省高校思政课精品教案"奖。辽宁省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 2 门,校级优质课程3门;4 门课程教案获辽宁省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教案一等奖; 获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 项学院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工作。近年来,学院科研项目立项数量与质量有较大幅度增长。2021 年学院首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获批省级课题 20 项,其中省社科基金项日15 项。发表各类论文 66 篇,其中 CSSCI 论文8 篇;三类论文 19篇;编撰著作及教材6 部,科研经费达到 60 余万元。学院不断强化硕士学位点建设,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位授权点领导小组和学位评定委员会,严格落实省、校各项政策要求,不断完善学位点建设体系,促进研究生管理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2018年,顺利完成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合格评估和辽宁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调研督查工作,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工作受到省内专家的好评。研究生毕业论文每年抽检合格率 100%,毕业生就业率年均 90%以上。毕业生广泛分布在辽宁省各大学、机关、企事业单位,为辽宁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学院已形成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党建工作平台。学院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创新党建工作思路,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2016 年被确定为"辽宁省高校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示范点".2017 年荣获"辽宁省高校红旗党支部"光荣称号;2018 年成为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崇德尚学,笃行创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蹿厉奋发,笃行不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秉承政治立院、制度建院、科教兴院、人才强院的理念,对标对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找差距、补短板、强落实,不断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