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海淀区

物理系

1954年,首都师范大学的前身北京师范学院建立,开办了一年制物理专修班,1955年建物理系,设四年制本科和二年制专科。经过近70年的发展,物理系现有教职工72人,其中专任教师53人、教授18人、副教授19人、高级实验师2人,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授为骨干的、富有活力的教学科研队伍。包括国家级青年人才2人、青年北京学者1人、北京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教育部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2人、霍英东教育基金获得者1人、北京市长城学者2人、北京市科技新星6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教师总数的100%,具有海外求学经历23人。设有普通物理、理论物理、光信息、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史教研室及北京市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工程中心、3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2个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实验室直接为我国的航空航天和国防事业提供服务,承担“863”、“973”、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项目并获得省部级奖励,同时面向本科生开放并为本科生进一步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平台。

物理系现有两个本科专业:物理学(师范)、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三个研究生专业领域:物理学、科学技术史、光电信息工程。其中物理学为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下设四个二级学科:光学、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科学技术史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光电信息工程为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物理系与中科院系统、知名企业、北京市示范校联合建立专业实习及教育实习基地20余个。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进行本科生联合培养。

物理系成立于1955年,其基础是1954年开办的一年制物理专修班。建系后设四年制本科和二年制专科。1962年北京工农师院物理系并入。1970年与化学系合并,组成工业基础系,1972年撤销工业基础系,恢复原建制。1993年北京师院分院物理系并入。

先后设置的普通高教本科专业有:物理学(师范类,1955年始设),物理学(现代教育技术方向,非师范类,1986年始设,2002年调入教育技术系),电子信息工程(非师范类,2001年始设,2002年调往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方向,非师范类,2001年始设)。

曾经开设的普通专科有:物理学(师范类,1954年始设),应用电子技术(非师范类,1994年始设),信息工程(非师范类,1994年始设);1980年代起开办成人高教;2010年首都师范大学东方华印软件学院(2002年开办)归属物理系,开设多个实用技术成人教学专业。

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有:理论物理研究生班(二年制,1979年招生一届),光学(1981年始设),热能工程(1981年始设,1996年撤销),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教育,1984年始设,2017年转入教师教育学院),科学技术史(物理学史,1986年始设),通信与信息系统(1996年始设,后撤销),凝聚态物理(2003年始设),材料物理与化学(2003年始设,2018年撤销),光学工程(2006年始设,2017年撤销),理论物理(2017年始设),原子与分子物理(2017年始设)。

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光学工程(2017年获批)。

博士学位授权点有: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10年获批,2016年撤销),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6年获批)。

“太赫兹波谱与成像”是2010年北京市重点学科“数学与信息技术”的四个方向之一;“物理教育”为市级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中的方向之一;理论物理、科学技术史(物理学史)为校级重点学科;以光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两个硕士点为支撑设立的“光学物理和信息材料”和“光物理科学与技术”分别为学校“九五”和“十五”期间“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以“太赫兹波谱与成像”为主要方向的光学工程学科为学校“十一五”期间“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光学工程”和“理论物理”科研队伍分别是2006年和2010年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

物理系设有科学技术史(物理学史)研究室(1983年始设)、光学研究所(1998年始设)、光电工程研究所(2010年始设)等科研机构。曾设太阳能研究室(1986年始设)、综合技术研究所;曾出版有《中学物理教学研究》期刊。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
评论:0
暂无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谩骂攻击
  • 其他
简章对比
· 最多添加10条
选择类型
最多对比10条
开始对比 清空所有简章
同级推荐
热门简章
侵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