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流行病学与临床试验学系
5月20日,适逢第16个“国际临床试验日”,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流行病学与临床试验学系成立大会暨天坛临床试验高峰论坛2020在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隆重举行。学系将充分利用首医临床研究的资源优势,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临床试验人才,提高首都医药健康的学术创新水平。
清华大学医学院董晨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赵继宗院士、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现代医学与公共卫生处处长陈书安、北京市科委医药健康科技处处长曹巍、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科研学科教育处处长潘军华,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王拥军等出席会议。开幕式及成立仪式由我校副校长王松灵院士主持。
开幕式上,赵继宗院士致辞,对临床流行病学与临床试验学系的成立表示祝贺,并感谢国家、北京市和学校对学系建设的大力支持。赵院士指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结束,学系的成立正逢其时,对社会发展和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他强调,首医拥有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6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具有丰富的临床资源条件和独特优势。其中,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在医工结合、研发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当前,北京市正加快推进市属医院研究型病房建设,天坛医院是北京市开展研究型病房建设最早的一批医院之一,已建设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神经影像等临床研究平台,聚集了国际国内一大批临床研究人才,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赵院士希望新学系的成立能进一步推动首都乃至全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不辜负广大同仁的厚望。
饶毅校长在致辞中介绍了临床试验的起源和重要意义,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袭来的当下,临床试验的严谨对于全人类的健康非常重要,不规范的临床试验会浪费很多有限资源。饶校长表示,首医将在学校的发展改革过程中,切实加强研究生、本科生等多个层次的医学教育工作,不断探索适合学系发展的专业建设和课程设计,更好地促进临床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工作。未来,首医将持续加强学校与医院的密切合作,推进教师培养与管理机制创新,发挥教师所长,使教师在以教学为主型、以医疗为主型和以科研为主型的岗位上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饶校长对学系提出殷切期望,相信学系的成立能够稳步整合优势教学资源,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助力首都医学系统的医教研产进一步融合。
成立仪式上,副校长王松灵院士宣读《首都医科大学关于成立临床流行病学与临床试验学系及系务委员会组成的通知》,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流行病学与临床试验学系挂靠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由32家学院、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组成。学系系务委员会共77位委员,其中王拥军任系务委员会主任,陈瑞、张兰、刘丽宏、王伊龙、林阳任系务委员会副主任。
随后,清华大学医学院董晨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赵继宗院士、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北京市科委医药健康科技处处长曹巍、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科研学科教育处处长潘军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王拥军、首都医科大学医院事务管理处处长李文斌等领导和嘉宾上台,共同按下大屏幕上的启动手印,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流行病学与临床试验学系正式成立。
随后,饶毅校长为学术委员会代表委员颁发聘书。赵继宗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王松灵院士、王福生院士、宁光院士、顾东风院士、董晨院士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学系系主任王拥军作学系五年工作规划,指出学系的建立对临床医生和临床科学家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学系将以公平准确、科学方法、临床导向和伦理底线为指导思想,以培养临床研究的专业化队伍、打造更多的临床科学家、营造临床研究的文化和推动临床研究的发展为任务,根据专业方向设立临床流行病学组、临床试验学组和临床药学组三个学组,拟定开设临床研究方法学概论、临床流行病学、临床试验等20门课程。各成员单位将充分借助学系平台,在学系方向、教学模式、教学追求、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有益探索和新的成就,为北京生命科学战略蓝图做出贡献。
学系成立仪式结束后,天坛临床试验高峰论坛2020拉开帷幕,董晨院士、王松灵院士、赵继宗院士分别围绕“新冠病毒的免疫保护初探”“从口腔走向全身的健康使者-硝酸盐”“融合科学,推动临床医学发展的基石”等专题作精彩报告。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