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西北大学专门史国家级重点学科点以中国思想史为研究特色。中国思想史是西北大学历史学科传统优势学科。该学科点由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史家侯外庐(1903-1987)奠基。1950年侯外庐任西北大学校长,1952年建立中国思想史研究室,1986年发展为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多年来,学科点在张岂之教授的领导下,在中国思想通史、中国儒学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佛、道教思想以及陕西思想史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有特色的代表性成果,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学术规范,在中国思想史研究和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学科点197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被评为陕西省重点学科,1987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1995年获准设立国家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
在中国思想史的带动下,西北大学中国文化史、中国宗教史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构成西北大学专门史研究的特点。1997年“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被列入“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学科。2007年再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点。目前学科点共有专门史(思想史、文化史、宗教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国哲学、宗教学3个硕士点,1个博士点(专门史)、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所依托的西北大学历史学科1995年就被批准为国家首批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005年获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科点学术带头人张岂之教授,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哲学史和文化素质教育研究,主编或自著的著作20余部,培养毕业硕士生18人、博士生38人和博士后6人,曾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多项,现任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兼中共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实施工程”史学组首席专家等。
目前共有研究人员21人,其中教授11人,博士生导师7人,副教授5人,讲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8人,36至45岁之间的教授5人,46至55岁的教授4人,有一年以上国外访问研究经历的5人。队伍中从事思想史研究的9人,从事文化史研究的4人,从事宗教史研究的4人,从事比较思想或文化交流史研究的4人。
学科点主要致力于研究“理论化的人类社会思想意识的发展史”,注重思想与社会、思想与学术、思想与文化的渗透,在中国思想通史、中国儒学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的研究方面有一定的积累。
招生类型
研究生类型介绍